第24章 反哺家乡

清平村,这片曾经被贫困与落后笼罩的土地,在历经数年的艰辛探索与蓬勃发展后,已然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声名远扬,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其独特的康养产业、兴旺的文旅融合模式以及厚重的民俗文化底蕴,如同一座闪耀的灯塔,照亮了游子们归家的路途。曾经一心向往城市繁华、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以及在异乡漂泊多年的村民们,纷纷将目光重新投向这片充满希望与机遇的故土,带着满腔的热忱、多年积攒的积蓄和精湛的技术毅然回流,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哺家乡之旅。

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清平村的年轻人每日穿梭于高楼大厦之间,从事着看似体面却总让他们内心感到漂泊无依的工作。尽管拿着还算可观的薪水,但高房租、快节奏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让他们时常在夜深人静时感到迷茫与疲惫。每次与家乡的父母通电话,听闻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那些新建的民宿、热闹非凡的康养步道、充满机遇的农业园区,都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他们的心。

率先归来的是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年的张峰。他凭借着自己在电商运营方面的专业技能,敏锐地察觉到清平村优质农产品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回到家乡后,他第一时间找到村委会,向林宇和其他村干部阐述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利用电商平台,将村里的特色果蔬、手工艺品以及康养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林宇听后,眼中满是欣喜与期待,当即表示全力支持他的项目,并为他协调场地、提供政策咨询。

张峰迅速行动起来,租下村里一处闲置的仓库,将其改造为现代化的电商运营中心。他组建了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团队,成员大多是像他一样从外面回流的年轻人,熟悉互联网思维与运营技巧。他们精心设计店铺页面,拍摄精美的产品图片,撰写生动有趣的文案,将清平村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张峰还积极与各大物流公司洽谈合作,确保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

在农产品采摘季,电商运营中心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熟练地分拣、包装新鲜采摘的果蔬,张峰则在一旁紧盯电脑屏幕,关注订单动态,协调发货事宜。随着第一波产品顺利发出,好评如潮般涌来。客户们对清平村农产品的新鲜度、口感以及独特风味赞不绝口,订单量如火箭般蹿升。张峰的电商创业项目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收益,还带动了村里农产品种植户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收入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在沿海城市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多年的王丽也回到了家乡。她看到村里康养民宿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服务细节、管理流程上仍有诸多提升空间。王丽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加入一家民宿担任经理,着手对民宿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升级。

她重新制定了服务标准,从客人预订房间开始,就提供全程贴心服务。入住前,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告知客人当地天气、交通状况以及游玩建议;入住时,前台工作人员热情迎接,送上一杯自制的特色茶饮,详细介绍民宿设施及周边景点;入住期间,根据客人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为老人安排安静舒适的房间、为孩子准备儿童专属用品等。在客房管理方面,她引入星级酒店的卫生标准,严格把控每一个清洁环节,确保客人住得舒心、放心。

王丽还注重员工培训,定期组织民宿工作人员参加服务礼仪、专业技能培训课程,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在她的努力下,民宿的口碑越来越好,入住率持续攀升,不少客人成为了回头客,还主动推荐给亲朋好友。王丽的成功,让其他民宿纷纷效仿,整个清平村民宿行业的服务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曾经外出打工的村民们,也怀揣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多年积累的财富、技术陆续归来。在建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李大叔,带着自己的施工队回到村里,参与到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他们凭借精湛的技艺,为清平村新建了一所宽敞明亮的学校。学校的教学楼设计新颖,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让村里的孩子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不仅如此,李大叔的施工队还参与了村里医院的扩建工程。新扩建的医院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 CT扫描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聘请了专业的医生坐诊,村民们的健康有了更坚实的保障。过去,村民们生了病往往要辗转到县城甚至城市里的大医院,路途遥远且就医不便。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为了鼓励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清平村村委会在林宇的推动下,设立了创业基金。这笔基金由村集体出资一部分,成功企业家回乡捐赠一部分,以及政府的扶持资金共同组成。创业基金专门用于扶持新人项目,为那些有想法、有潜力但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支持。

村里还成立了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村里的成功创业者、行业专家以及村干部组成。他们定期组织创业培训、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少走弯路。在创业基金和指导委员会的双重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勇敢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一个个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清平村破土而出。

有的年轻人利用村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户外探险项目,吸引了众多喜欢挑战自我的游客;有的创办文化创意工作室,将清平村的民俗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民俗主题的 T恤、手账、手机壳等,既传播了乡村文化,又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有的投身于农业科技领域,研发新型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随着年轻人和外出村民的纷纷回流,清平村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人才的回归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带来了新的技术、理念和资金,推动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另一方面,村子日益完善的教育医疗条件、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又吸引着更多人返乡,让清平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发展前景愈发光明。

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并非毫无隐忧。随着创业项目的增多,市场竞争逐渐加剧,部分创业者由于缺乏市场经验和差异化竞争策略,项目发展遇到瓶颈;同时,人才的大量涌入也对村子的资源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如住房紧张、公共设施使用高峰期拥堵等问题开始显现。

面对这些问题,林宇和村委会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组织召开创业者座谈会,分享市场调研、分析竞争对手、打造产品差异化等经验技巧,引导创业者找准市场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针对资源承载能力问题,村里启动了新一轮的规划建设。一方面,利用村集体闲置土地,规划建设了一批青年公寓,以优惠的价格出租给回乡创业、就业的年轻人,缓解住房压力;另一方面,对公共设施进行优化升级,如增加停车场数量、拓宽道路、优化水电供应系统等,确保村民和游客的生活、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清平村在反哺与发展的良性互动中稳步前行。未来,清平村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更多人才回归,培育更多创新项目,向着乡村振兴的更高目标奋勇攀登,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