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避孕失败的手术:人工流产术

(手术等级:1级)

人工流产术(视频)

人工流产术是对采用避孕方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是妊娠14周以内用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可以分为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因避孕失败补救措施中的钳刮术与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钳刮术”相同,故此处不再赘述。以下重点讲解负压吸引术。

一、适应证

1.在10周以内的妊娠,孕妇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且无禁忌证。

2.因患有疾病或不宜继续妊娠。

二、禁忌证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2.生殖系统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需治疗后方可手术。

3.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

4.术前相隔4小时连续两次体温在37.5℃以上。

三、术前特殊性检查

1.尿/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妇科超声检查。

2.阴道分泌物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相关检查。

3.其他,如有内外科基础合并症者,进行相应的检查。

四、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及避孕史,确定孕周。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测量血压、体温。

(4)术前排空膀胱。

2.术者准备

(1)物品准备:负压吸引器、吸管、阴道窥器、宫颈钳、探针、宫颈扩张棒、刮匙、消毒物品。

(2)药品储备:子宫收缩药物、抢救药物、局部麻醉药物、镇静药等。

(3)戴口罩、帽子,洗手后戴无菌手套。

五、手术主要步骤

1.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2.外阴及阴道消毒,行双合诊后更换无菌手套。

3.铺单。

4.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再次消毒宫颈及宫颈管口。

5.用宫颈钳钳夹宫颈,探针探测宫腔长度及方向。

6.宫颈扩张棒依次扩张宫颈。

7.连接吸管至负压吸引器。

8.负压吸引。顺子宫方向,将吸管伸入宫腔,当吸管送达宫底部,将吸管略向后退约1cm,开动负压至400~500mmHg(1mmHg=0.133kPa)时,开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并上下移动吸宫腔1~2圈。折叠导管,在无负压的情况下取出吸管。

9.探查术后宫腔深度。

10.擦拭宫颈及阴道血迹,明确宫颈出血情况,消毒宫颈及阴道,取出宫颈钳及阴道窥器。

11.检查吸出物。

12.填写手术记录,记录出血量。

六、术中注意事项及要点

1.术中严重的并发症为子宫穿孔,因此术中注意以下三点。

(1)术前明确子宫大小及位置。

(2)探针、宫颈扩张棒、吸管等进入宫腔时,都应顺着宫腔的方向。置入探针时动作缓慢、轻柔,如进入宫颈内口困难时,需适当变换探针方向,必要时可换最细的宫颈扩张棒尝试。用力均匀,避免暴力导致宫颈撕裂或穿孔。

(3)吸宫时避免吸引负压过大,如吸管将宫壁吸住,应解除负压(打开吸管的通气孔或将吸管与所连接的负压管分离),也可应用装有减压装置的吸引器。

2.胎物残留是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手术时需注意。

(1)吸引时先吸孕囊着床部位,可使孕囊较完整地被吸出,同时减少出血。

(2)孕囊较大嵌顿于宫颈口时,可用卵圆钳钳夹组织物并轻轻牵出。

(3)子宫前倾前屈明显、子宫畸形、宫角妊娠等,可在超声监测下手术。

七、术中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1.出血 负压吸引术出血量超过200ml,钳刮术出血量超过400ml,称为人工流产出血。处理:同“钳刮术”。

2.子宫穿孔 手术时突然有“无底洞”的感觉,或吸管进入的深度超过原来所测深度,要考虑子宫穿孔。处理:同“钳刮术”。

3.人工流产综合征 在实行手术时,患者由于疼痛或宫颈刺激,突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头晕、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出现晕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处理:术中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手术操作,半卧坐位改为仰卧位,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阿托品。

4.漏吸或空吸 手术时未吸出绒毛及胚胎组织称为漏吸。处理:再次行负压吸引术,必要时于超声监测下进行。原为异位妊娠,但被误诊为宫内妊娠而行人工流产术,称为空吸。须检查确定是否妊娠或为异位妊娠。

5.宫颈裂伤、羊水栓塞等并发症同“钳刮术”。

八、术后管理要点

1.术毕测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1~2小时。

2.休息2周。

3.术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

4.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指导避孕。

6.手术2周后门诊复查。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