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叶孝英巧取尚方宝剑,王义山寻迹太尉虎符

  • 争戈传
  • 子璋
  • 1615字
  • 2025-04-20 11:17:34

新旧朝权的交替之际,短短时日就发生了府兵私离驻地,逼入京师,意欲谋反,太尉罢官归隐、朝事搁浅的几件大事,或许就连那群惜字如金的史官都不禁对此番事吝惜笔墨。

此番朝堂,是机遇亦是祸事,把持的好就是青云直上,把持的不好,或许便是一朝宠臣,一朝罪臣。而对于那所谓的百官之长“丞相”——吴左贤来说,朝中最有力的竞争者落败还乡,背后亦有皇亲国戚推波助澜,或许这便是实现他与古时圣人一般“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的最好时机。

雪墙之上,吴左贤在目送李定国渐行渐远之后,却有一位“不速之客”找上门来。昔时的折冲校尉兼参军副将,如今的车骑将军兼军中司空——叶孝英走至城头,这位看似二十出头的年轻将领,却使人不知怎的看去,总是少了几分少年将军的血气方刚,多了几许中年文儒的纤弱绮靡,仿佛始终都会沉迷于诸多风雅玩物的奢迷长夜之中无法自拔,这恐怕也正与这位司空将领“良禽择良木而栖”的政治举动不谋而合。

“你是为本相对汝官职明升暗降,心怀不满,故而来此讨个说法公道的吧?”

鲁阳一朝设“战时武官分权制”,车骑将军虽已至二品官阶,但仅战时可按数统领兵统将,太平年间却是空有军中威望,而无军中实权。

“小的不敢,三品至二品怎的来看也不算降。”叶孝英低声下气的应答。

“叶孝英,你又不是且无官身的庶民之辈,官场常识又怎会不知,御史查帐,大开府门,好不威风!你是觉得我应该夸你“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夸你不忠不义,见利忘义呢?”

叶孝英闻之,急跪于前,口中辩解。

“是夸是骂,是好是恶。丞相自有定夺。前任太尉,乃军中区贪,为一己私利不知残害多少黎民百姓,忠良同僚,吾实不忍再袖手旁观,故而为心中大义才做此番大逆不道之事,还望丞相饶恕。”吴左贤爽然一笑。

“好一个大义凛然,这番话你大可以留着去与御史台,大理寺讲。想要往上爬,需要的是政绩,而不是你这低劣的谎言与俗套的场面话,李定国的位置他坐得你亦也坐得,只不过需要你给相府递一个投名状。”

叶孝英听去此话,顿时感到时机成熟,当即作出感激涕零的作派,向吴左贤磕了两个响头:

“丞相不嫌吾叛主之举,早已万幸,万不敢再奢求高位,但若丞相有任,我自当揽之,尽心尽力虽九死而犹不悔。

“好了~大理寺少卿一职,我已为你求得,委任状书不日便会送至你府,今时来看,太尉实乃军中巨贪,圣上宽仁,念其劳苦功高,只命其及家中亲属有官职之人革职放还,便不再追究。不过其朝中余党,所有与其大搞权钱交易,结党营私之人尚未归案,今特命汝全权负责此案,注意,证据做实,做全,做死!”

“当然,你可取我腰上配剑,今我乃朝廷辅政大臣,又领此案查办之旨,朝中各部,除几位皇亲之外怕是无人敢拦。”

说罢,腰剑出鞘,落入叶孝英双手掌心。“臣遵命。”

承命之后,叶孝英在吴左贤的许可下,告退离去。

连续几日的鹅毛大雪终于稍做停滞,这也许便预示着这许寒冬大抵是要由盛转衰了。

“大人,好手段,驱虎吞狼,两相利用。如今此人带着你的‘尚方宝剑’恐是要好好搅一搅京师朝堂这潭死水了。”说话之人,外表看似比这位而立之年的丞相要大上几十岁的光景,虽说也尚未至头发花白的年岁,但端正看去。清风拂面,鹤发童颜,大抵算是一个智者形象了。来者是相府的头号谋士——王义山,了解内情的人大抵应都知道这是整个相府的二号人物,但让人存疑的是王义山却实无官职,仍是一介草民。民间广有传闻说吴左贤曾口出狂言,说出:“一品以下任尔择官。”的话语,然则王义山却视高官厚禄如水中月镜中花,全然不感兴趣

这人啊

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却是“只身过相府,不沾功与名。”

“虎,你倒抬举他了,哼,顶多算一恶犬,还是不大忠诚的那种。”

“义山,前日里,我与那李定国弈棋之时,他曾提到的太尉虎符仍无消息吗?”

“昨当里我亲登其府,被告知军中虎符,已被李定国托付给,前任骁骑中郎将也就是他的长子——李成福。而后我策马急赴京师城郊营帐,才知那虎符却已被宫里之人凭圣上口谕取走。

预知:叶孝英如何搅动京师朝堂,太尉虎符究竟落入哪方势力。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