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 我总在好运的能量里
- (美)埃斯特·希克斯 杰里·希克斯
- 3602字
- 2025-04-24 10:56:27
我们即将进入关系这个主题,所采取的角度或许跟你之前想过的完全不一样。渴望安全感的女孩遇上热爱自由的男孩,他们陷入爱河,他们住在一起,他们工作赚钱讨生活,他们生了小孩(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继续整天工作、找时间休闲,他们通常会想办法训练孩子适应主流的社会文化,言行信念都要“政治正确”。假如他们活得够久,从职场退休下来,顺利的话可以终日享乐。然后呢?
当然,本书所包含的各种关系远不止于此,我们要告诉你的信息更广泛也更深刻。
尽管书中提及的问题和解答一定能够引领你从更实用的观点了解上述这种典型的家庭关系,但我们的目标是要让你更清楚地察觉到广大的人际网络有多么深、多么宽阔,时时影响着你自然的幸福的能量涡。
这些信息来自亚伯拉罕——我们的亚伯拉罕不是神话人物,也不是美国总统——其中心思想非常深远和美好:生命的基础是自由,生命的结果是扩展,生命的目的是喜悦。
累积种种生活经验的你,在体味书中的文字时,会觉得这些信息的意义无比清晰,于探索书中概念的同时,你可以更自在地创造出美好的关系。简单地说:不论是你目前的关系,或者是你想要的关系,亚伯拉罕的信息都能为你带来指引,增汝所欲,去汝所憎。
我们预计推出四本“吸引力法则”系列书籍,这是第三本。
第一本书《吸引力法则:成就你的美好人生》(The Law of Attraction:The Basics of the Teachings of Abraham)于2006年首次发行,很快就成为我们再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作品。2008年出版的《财富吸引力法则》(Money,and the Law of Attraction)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书;2011年出版的《灵性与吸引力法则》(Spirituality,and the Law of Attraction)则是此系列的完结篇。
“吸引力法则”第一本书的素材,原本收录于1988年推出的两套专题录音带里,距今已有三十多年。最初的二十卷录音带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概述宇宙吸引力法则与听众的财务、事业、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二十个实用主题之间的关联,数以百计的问题和亚伯拉罕的解答,教导人们学会更进一步增进自然的幸福状态。这些最早的录音内容详细介绍了宇宙法则的信息,而且是免费的。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们的网站www.abrahamhicks.com下载七十分钟的免费录音档,或者向我们位于美国得州圣安东尼奥的商务中心索取光盘。
2005年,在一场吸引力法则讲座中,我们碰到来自澳大利亚的电视台制作人朗达·拜恩(Rhonda Byrne)。她希望我们能够同意让她根据亚伯拉罕的信息制作一系列节目,于澳大利亚各地播放。后来我们签了合约,朗达带着她的工作人员登上2005年的阿拉斯加吸引力法则邮轮,录制了约十四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因此,1988年吸引力法则专辑中的基本宗旨,于2006年被制作成光盘影片。这个影片喧腾一时,后来朗达据此内容写成的《秘密》(The Secret)一书也大为畅销。
埃斯特跟我只出现在《秘密》的第一版里,改版后就看不到我们了。而随着初版的风行,加上“扩充”后的版本反响也不错,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量,将吸引力法则散播至全世界。我们很感激朗达实现了她的梦想,让全世界的人都能认识到亚伯拉罕的吸引力法则——她把信念灌输到数百万读者的心中,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更好的生活,同时她也唤起了百万读者心中的要求……所以,他们正在提出要求。每个要求都会得到响应……接下来他们要学习的,则是顺随自己去接受所得到的响应。
如果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算不错了,那么善用书中的资料,凭借专注的意念,你的生活品质就能够继续提升,让你的感觉更加美好。如果现在你觉得不怎么好过,甚至跌到了谷底,你在这里学到的观点将有助于你的生活逐渐获得改善……或者,你也许可以像少数人一样,透过书中的观点转换思维,脱离长久以来的无力感,享受全新的喜悦感受,回复到自然的幸福状态。一旦到达那种状态,你会觉得自己宛若磁铁,把和自己振频相同的所有事物和所有关系都吸向自己。
我说过,如果我可以从书里、演说中或某个人身上,得到能够付诸实践的实用想法,那么我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就值得了,因为一个新的想法可以重新引领我的思绪,改变我的生活方向。举个例子说,时光回到1970年,我有一位朋友凯斯特洛跟我说:“杰瑞,你绝对无法达到你想要追求的那种成功。”
我问他:“为什么?”
凯斯特洛回答说:“因为你批评成功的人。”
我说:“嗯,那是因为他们说谎,骗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凯斯特洛对我说:“你可以批评他们说谎、诈骗、窃取的行为,而不是指责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说谎、诈骗、窃取。看不起成功,你就无法成功!”
一语中的!这只是一个想法,一个不一样的观点,但从那时起,我就身体力行,接下来一波又一波大多数人称为“巧合”的事件不断出现在我身边,我想要的、想做的或想拥有的,所有一切都在喜悦中达成了……希望借助这本书,你也能够得到新的想法,启发新的思维,把你想要的、想做的或想拥有的,全部吸引过来。
本书的主题是人际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观察,揭露各种关系中形形色色的错误前提,而这些前提正是大多数人生活的准则。当你面对这些错误的前提时(错误是相对于自然的宇宙法则),如果你将亚伯拉罕的看法置于你个人的生活体验之上,如果你明白生活仍有更好的可能,你就有机会改变生活——从此刻的安好,提升到一个更美好的境界。
这里有几个错误前提的例子,这些错误前提伴我多年。你会看见这些错误的信念让我多么不快乐,更重要的是,你也会发现,单单只是改变想法,我的生活就立刻产生极大的转变。
我母亲生性倔强。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小就是牛脾气,不爱守规矩。三十多年来,我妈一直想把我这个儿子变成她心目中的模样,甚至采用十分暴力的方式。我们母子俩每次见面就吵架,我会把话说得又冲又硬,希望她按照我想要的方式来对待我。每每在公开场合,我妈的特立独行总是让我觉得有点丢脸,但不知为何也有点骄傲。
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每次见面都搞得不欢而散!但自从我父亲去世以后,我采取了一个新的措施,那只是一个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想法:我们两个人吵了这么多年,是因为我们都以为:只要我够努力,就可以让一个“生性倔强的人”听话。结果有用吗?所以我采取了新的措施:“既然我控制不了妈妈,而她也控制不了我,我何不就开心地做自己,继续当个无法控制的儿子,也让我妈做她自己……还有,既然别人觉得我妈很有趣(而不是反感),不如我就从她的与众不同中去发掘更多趣事……”从此以后,我们过上了愉快的生活!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责骂、处罚、争吵……我决定转向新的方向(我并未要求我妈也做改变),而接下来的四十年里,我们再也没对彼此说过一句气话!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我大概不会相信这种事有可能发生,但它真的发生了。
我要用另一个亲身经验结束这篇前言。年轻的时候,我听到关于“富有”的说法是:安于贫苦的人才能穿过针眼,如果我们往上爬,脱离贫穷,就会开始发胖,结果就没有办法穿越针眼。大概这类的话,就是那些我们在教堂里听到的故事。另一个很多人相信的说法是:“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从穷人身上把钱拿走(或不让穷人拿到钱)。”按照这个说法,假如一个有钱人买了一辆豪华轿车,开二手破车的穷人所拥有的金钱或享受就变少了。
然后不知怎的,我脑海中出现了“永不枯竭的宇宙”这个想法,一个很简单的念头,一经接受和适应后,大大改变了我的一生,以及那些受我的例子影响的人们。我重新接受的看法是:如果我买了豪华轿车,我就创造了很多工作机会,用这样的方式重新分配财富。换句话说,当我买了一辆很贵的车子,负责制造车子的许多人会因而得到工作,也能赚到钱。他们之中有些人很有钱,有些人正在努力变得有钱,有些人不想变成有钱人,还有一些人相信拥有财富会阻碍他们穿过针眼,但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用某种方式让自己更快乐。无论如何,因为我买了那辆车,他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受益。比方说:卖车的业务员、经销商、汽车装饰商、配货商、批发商、制造商、股东、(或许也包括)组装工人、数千个零件的发明家、设计方向盘和轮圈盖及音响系统的人、铁矿工、玻璃和塑料制造商、烤漆和轮胎的制造商、送货卡车的驾驶员、送货卡车的制造商。(哎呀!再数下去就数不完了)。
我相信你懂我要说的是什么。一旦接受了“万物皆为人效力”的前提,我就打开了财务健康之门。自从接受这个想法之后,我买了好几辆轿车,把幸福送给愿意张开双臂迎接的人。
撰写这篇前言的时候,我跟埃斯特两个人正在我们造价不菲的巡回巴士上,我坐在前面的接待处,她坐在后面的办公桌前。我常提醒自己,这辆巴士除了带给我们某种程度的愉悦感受,还使数千名曾参与制造车子过程的人得到快乐,并赚得金钱。
无论如何,我想用这些个人经验,让你知道只要接受一个好的想法,就能得到持续深远的力量;只要认清一个错误的前提,改变它,就能产生无比的价值。
这本书里头有很多不错的想法可以移植到你的生活经验里。书中也指出很多错误的前提,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前提长久以来一直左右你的生活,现在你可以放开它,用对你更有益处的想法来取代它。
能与读者和亚伯拉罕携手踏上这趟共同创造的冒险之旅,埃斯特与我深感欢欣,我们也期待这些信息能让你享受喜悦。
我爱大家。
杰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