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鲜配送试点
- 重生之我靠外卖迎娶白富美
- 逍遥的小老虎
- 2381字
- 2025-05-11 15:19:05
春寒料峭的清晨,刘东站在“老街鲜达”临时改造的冷链仓库前,望着雾气氤氲的冷库大门,昨夜与张天不欢而散的阴霾仍沉甸甸地压在心头。仓库内,新购置的温控设备发出低沉嗡鸣,制冷机吐出的白雾在地面蜿蜒成河,将他的裤脚染得潮湿冰冷。
“刘哥!首批订单分拣好了!”骑手小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二十余名戴着“老街鲜达”工牌的骑手正在分拣区忙碌,冷藏架上,新鲜宰杀的活鱼还在充氧袋里游动,嫩绿的叶菜裹着冰碴,水珠顺着保鲜膜滑落在地。刘东摸了摸货架边缘的温度计,显示-2℃的绿色数字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这是他熬了三个通宵调试的温控系统,此刻终于稳定运行。
试点首日的订单集中在距离仓库三公里内的三个社区。刘东特意选择了老龄化程度高的“锦绣花园”、年轻白领聚居的“星河国际”,以及新建的高端住宅区“云溪别院”。当第一辆冷藏配送车驶出仓库时,东方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晨雾中还漂浮着昨夜雨水的气息。
此时,张天的微信消息突然弹出:“仓库东南角的备用电源接口没接稳,你去检查下。”短短一句话,却让刘东心头一颤。他快步跑到指定位置,果然发现线路存在隐患。在处理完问题后,他回复了一句:“谢了。”而那边却再无回应。
“叮——”手机提示音在寂静的仓库里格外刺耳。刘东点开后台系统,实时监控画面里,骑手小王的配送箱内置温度始终保持在 5℃,定位显示已抵达锦绣花园 3栋。这是给独居老人李阿婆配送的订单:两斤现杀鲫鱼、半斤嫩豆腐,还有特意标注“去鳞去内脏”的备注。
“喂?刘老板!”半小时后,李阿婆的电话打过来时带着颤音,“这鱼送到还在蹦跶!太新鲜了!你们咋做到的?”刘东握着手机的手微微发烫,望向窗外被晨光照亮的街道,仿佛看到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放的笑容。试点前他特意让骑手记录每位老年客户的特殊需求,甚至准备了手写便签标注烹饪方法。
然而并非所有反馈都如此顺利。中午时分,星河国际的业主群突然炸了锅。有位女士上传了一张照片:包裹里的车厘子表皮出现轻微压痕,鲜红的果肉渗出汁水。刘东立即启动应急方案,安排骑手带着新的礼盒上门致歉,同时在后台调出配送轨迹——原来骑手为赶时间走了颠簸的施工路段。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张天的电话打了进来:“别只看路线,检查下包装的缓冲层,我记得你用的 EPE珍珠棉厚度不够。”
在张天的提醒下,刘东发现确实是包装材料问题。当天下午,他紧急联系供应商更换加厚材料。而此时,张天已经默默帮他联系好了同城的备用包装厂,确保不会影响后续订单。
夜幕降临时,张天的身影出现在仓库门口。她穿着黑色西装外套,精致的妆容却难掩眼底的疲惫。自那晚后,这是两人首次见面。“星耀集团的智能分拣系统调试完成了。”她将 U盘放在桌上,目光避开刘东灼热的视线,“能将分拣效率提升 40%,但......”她顿了顿,“需要投入两百万设备改造费。”
刘东盯着她泛白的指节,突然想起那晚她耳后淡淡的茉莉香。“用股权置换。”他推过一份文件,“给星耀 5%股份,换取设备和技术支持。”张天的睫毛剧烈颤动,像是被惊起的蝶群:“你疯了?项目还没盈利......”“正因为没盈利,才要孤注一掷。”刘东的声音混着冷库的寒气,“今天试点单量突破 800,复购率 67%,这些数据够不够说服你?”
仓库顶灯突然闪烁,明灭间,张天的表情变得柔和又复杂。她伸手去够 U盘时,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淡青色的血管——显然是连续熬夜的痕迹。刘东鬼使神差地抓住她的手,触感冰凉得惊人:“你多久没好好休息了?”这句话让空气瞬间凝固,张天猛地抽回手,金属 U盘掉在地上发出清脆声响。
试点第二周,云溪别院的业主们收到了惊喜。刘东联合营养师推出“春日轻食套餐”,搭配定制的冰袋保温盒,连餐具都是可降解材料。而这背后,是张天利用星耀集团的资源,帮他联系到了专业的营养师团队和环保餐具供应商。有位宝妈在业主群晒出照片:密封盒里,切好的牛油果和虾仁还结着薄霜,附赠的营养卡片上详细标注了热量和烹饪建议。这条动态很快被转发到本地生活论坛,#比男朋友还贴心的生鲜配送#话题阅读量一夜突破十万。
但真正让刘东振奋的,是收到的特殊订单。锦绣花园物业主任打来电话,说要为社区老人团购“爱心菜包”,包含易储存的根茎类蔬菜和鸡蛋。这意味着“老街鲜达”得到了官方认可。当天傍晚,刘东站在仓库二楼,看着分拣区灯火通明,骑手们推着满载的保温箱鱼贯而出。远处,张天正在和技术团队调试新系统,她挽起长发的背影专注而挺拔,让他想起那个雨夜办公室里失控的心跳。
试点满月那天,仓库的出货量达到 3200单。刘东在办公室贴满数据图表:损耗率从最初的 18%降到 7%,客户满意度 93%,复购率稳定在 75%。最让他意外的是,张天主动提出追加投资:“我用个人名义注资三百万,不过......”她将文件推过来时,指甲上的月光白甲油闪着冷光,“要参与经营决策。”
深夜的仓库归于寂静,只剩下制冷设备的嗡鸣。刘东独自坐在分拣台前,翻看客户留言本。泛黄的纸页上,有老人用歪扭字迹写的感谢,有年轻妈妈画的笑脸,还有小朋友稚嫩的涂鸦。他的目光停在一张便利贴上,是李阿婆孙子写的:“谢谢叔叔的鱼,奶奶说比菜市场的好吃一百倍!”窗外,春雨又至,细密的雨丝敲打着玻璃,恍惚间,他仿佛又闻到了张天发间的茉莉香。
手机突然震动,是小张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凌晨四点的批发市场,骑手们正戴着头灯挑选新鲜蔬菜,水珠从遮阳棚滴落,在他们肩头晕开深色的痕迹。刘东握紧手机,看着视频里忙碌的身影,突然意识到,这个承载着无数期待的生鲜帝国,正在这场春雨中悄然生根发芽。
这时,仓库大门被推开,带着水汽的风卷着茉莉香涌进来。张天撑着伞站在门口,黑色大衣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数据我看过了,明天召开董事会。”她的目光扫过墙上的图表,最终落在刘东身上,“这次,别再让我失望。”雨滴顺着伞骨滑落,在地面溅起细小的水花,像是无数跳动的音符,为这场充满希望与未知的征程奏响序曲。而刘东与张天之间,也随着生鲜配送事业的推进,悄然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