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安十三年

大沣里处于沣水中下游的节点,河道开阔,鱼产丰厚,所以大沣里家家户户还撒网捕鱼。

大溪里是距离大沣里最远的一个里,要绕过两座山才能抵达。

等李承民到大沣里时,其他三个里的里正早就坐在刘畔水的大院。

值得一提的是,刘畔水不单单是乡啬夫,还是一家大户。

李承民踏入高高的门槛,就见主位上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他满脸笑容,拱手道:

“见过啬夫大人。”

“李里正快快入座。”

刘畔水微微颔首,待李承民入座后,这才缓缓开口道:

“眼下秋收在即,我召集各位来此,是为了商讨税收一事。”

“啬夫大人放心,咱大水里今年丰收,税粮肯定能按时按量上交。”

大水里的里正张顺飞第一时间拍着胸脯保证道。

大水里土质最为肥沃,有近千亩的亩产两石的良田。

其他里正也纷纷出言保证。

刘畔水却是愁眉苦脸,轻轻的摇了摇头,沉声道:

“前几日县里传来了命令,今年丁税、地税再加上青苗钱、地头钱杂七杂八的加起来,大概每丁八石。”

“另外每户的绢布涨到八匹。”

一亩桑田约能产出一匹绢。

“每丁八石?”

李承民猛地抬头看向刘畔水,瞳孔中流露出震惊神色,其他里正也是一怔。

每丁八石,若是按一户五口人来算,那就要上交四十石粮食。

而大溪里每户五十亩农田,若是按之前亩产一点五石来算,也才七十五石粮食。

这一下就要交一半多粮食。

而且官府只要精米,而不是稻谷。

“啬夫大人,这可比往年足足高了两倍啊!”

李承民还没说话,就见刚才最先保证的张顺飞坐不住了。

以前大家辛苦一年,也就刚刚够一家人吃,现在涨了两倍,别说发展乡里,如何不饿肚子都是一个问题。

大家皆是一脸苦色,目光投向刘畔水希望他能少收点税。

但刘畔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乡啬夫,怎可能改变朝廷的意志,他沉声道:

“一个月后,各里把粮食和绢布送到我这来,我再一齐送到县里去。”

说着,他目光冷冷的扫过几人,告诫道:

“县里有各乡里的户籍,希望大家不要耍机灵,少征税粮,若是挡了我的政途,就莫怪我心狠手辣。”

说罢,他冷哼一声,平静的屋里突然扬起一阵大风,吹的几人睁不开眼睛。

这是法术【起风】。

风来的快去得也快,很显然刘畔水只是在警告几人,不想被扯后腿,耽误了他的政绩。

【起飞】法术一出,大家战战兢兢,李承民也学着。

尽管大周太祖一统天下后,传万法于天下,让亿兆百姓皆可修炼,家家户户都挂着《吐纳图》,稍微修炼就能很轻易就能达到最初的“凝气境”一阶。

但大周王朝对功法、法术的管理却极为严苛,普通老百姓压根无法接触到。

而刘畔水施展出的【起风】法术,乃是农家法术,也就是说,刘畔水乡啬夫任期结束后,大概率会去司农监,拜入农家。

“【起风】是农家法术,刘畔水估计是调到司农当小吏,从俸禄上来看是平调甚至更低,但日后能晋升为司农官。”

李承民眼底藏着羡慕神色。

…………

回去的路上,李承民疑惑怎么今年突然涨这么多税收。

这么高的税收,几乎是不管百姓的死活了。

“等等!”

李承民突然念头一闪,脑海中想起前世玩游戏时的公告:

“武安十三年,岁逢荧惑守心,三川地裂。灵帝溺酒色,罢朝经年;权阉鬻爵营私,税吏横行。关中饿殍盈野,御史谏灾遭杖杀,江淮盐枭蜂起。野有童谣曰‘朱门酒臭,路骨未寒’。未几,青州兵起,山河倾覆。”

李承民记得,在武安十三年时,青州掀起的起义浪潮会在极短的时间里遍布数州之地,游戏版本也随之更新到【农民起义】版本。

在这个版本下,大周皇帝逐渐被天下百姓抛弃,天道气运也随之渐渐四散。

李承民眉头紧锁,面色凝重,沉声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现在所在的州郡好像就是青州吧。”

他双眼微闭,回想当初县里下发的任书里的内容,自己所在的地点应该城阳郡—观阳县—大沣乡—大溪里。

时间是武安八年。

“也就是说,五年后,我脚踩的这片土地上会掀起推翻大周统治的第一股浪潮?”

李承民面色凝重,心里涌现一股危机感。

前世他入职军营,从一个大头兵做起,参加了不少对抗起义军的战争。

起义军……可没想象中的那么好,他们军纪散乱,所过之处烧杀抢掳无恶不作。

所以起义军没几年就被朝廷正规军强势镇压下去。

但即便如此,起义军依旧撞散了大周国运。

之后紧接着就是【群雄并起】版本。

“里、乡不得建立军营训练军队,面对起义军压根没有反抗能力,这五年内我一定要晋升到县里去。”

县城不仅有军营可训练军队,也有农家、法家、兵家弟子,县令授有铜印黄绶,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一县之内的气运。

“政绩,我要政绩……”

…………

回到了大溪里,李承民先是算了一笔账。

按每亩产粮二点二石来算,现在每户可以收获一百一十石粮食。

上缴四十石粮食,每户还能结余七十石粮食,

一个成年人年食量约十石粮食。

一户按五口人算,一年需要消耗五十石粮食。

“还好,每户还能结余二十石粮食的存粮。”

李承民稍稍松了一口气,若是按之前每亩一点五石粮食的产量,今年冬天大家势必会饿肚子。

“幸好有气运加持和稷神赐福。”

每户结余二十石粮食,这样一来全里八十二户就有一千六百余石粮食。

“有了这些粮食,等农闲时间,大家也不用远离家乡去当散工讨吃的。”

“把人都给留下来,开垦新田!”

李承民将账本收起,起身准备去通知大家涨税一事,以及与刘大牛商议之后开垦新田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