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胡同里的学堂

正阳门的梧桐叶刚染上秋霜,小酒馆的酒坛封条上已多了道青铜钥匙纹。徐慧真的蓝布围裙兜着新收的酒款,银戒指在算盘上敲出轻快的节奏——自假酒风波后,“三酉轩”的酒标成了品质保证,日营收稳在五百块,连郊区的供销社都派驴车来进货。

“慧真姐,”强子的三轮车停在门口,车斗里堆着空酒坛,“朝阳街的酒馆说咱们的葡萄酒有‘故宫的味道’,”他挠挠头,“故宫的味道是啥样?”

苏浩然的帆布包从修缮室晃出来,镜片映着秋阳:“大概是六百年前的槐花香。”他望向酒架上的“经纬白”,系统界面显示**「时光熏陶效果叠加(稀有度★★★)」**——藏宝室里的三件美酒收藏品,正让每坛酒的品质持续提升。

正午时分,小酒馆的煤炉飘出烤红薯的香,牛爷的旱烟袋敲着石桌:“慧真啊,”他指向墙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街道办说要办扫盲班,咱正阳门可不能落后。”

酒客们的筷子停在半空,赵雅丽的算盘珠子响得突兀:“扫盲班?大食堂的场地可是公家的。”她的的确良衬衫浆得笔挺,自从李大娘让她代管食堂账,说话便带了三分官腔。

徐慧真擦着吧台的手没停:“牛爷说得对,”她望向静理在算术本上画的酒神,“连静理都知道‘酒’字怎么写,咱们正阳门可不能有睁眼瞎。”

“让苏老师当老师!”有人忽然喊,“北大教授教扫盲班,咱胡同里的荣光!”

酒客们轰然叫好,却见牛爷的旱烟袋重重敲在石桌上:“胡闹!”他瞪着提议的强子,“苏老师给国家修文物的,哪能天天教‘人口手’?”

苏浩然却笑了,帆布包带扫过“三酉轩”的酒旗:“牛爷言重了,”他望向徐慧真,“扫盲是国家大事,我协助徐老板就行——她教‘酒’‘粮’‘账’,我补补历史课,也算给文物打打下手。”

徐慧真的银戒指在吧台上磕出清响,忽然想起苏浩然在修缮室刻酒标的模样——他总在不经意间,把文物修复的匠心融进日常。

赵雅丽的算盘珠子突然停了:“不行!”她的笔尖戳着账本,“大食堂是公家资产,岂能随便改学堂?”她忽然望向徐慧真,“除非……”

“除非什么?”李大娘的旱烟袋扫过门口,鞋底的泥灰落在“公私合营”的标语上,“除非你赵会计想给扫盲运动拖后腿?”

赵雅丽的脸涨成紫茄子,想起上个月私扣粮票被李大娘训诫的场景。她忽然转向苏浩然:“苏老师是文化人,该知道公私分明吧?”

苏浩然的镜片闪过微光,系统界面悄然亮起**「检测到权力博弈(稀有度★☆)」**:“赵会计说得对,”他忽然指向小酒馆的天井,“不如把扫盲班开在这里,”他望向徐慧真,“酒坛旁摆课桌,倒像是老匠人带学徒。”

牛爷的旱烟袋笑出火星:“好主意!”他指向煤炉,“慧真的牛骨汤当课间茶,苏老师的酒标当识字卡,比大食堂暖和。”

徐慧真忽然发现,苏浩然总能在僵局中找到榫卯——就像修复古画时,总留一道透气的缝。她望向天井里的老槐树,枝桠间已挂起“正阳门扫盲班”的木牌,是苏浩然用修缮室的边角料做的。

第一堂课设在周六清晨,小酒馆的八仙桌拼成长条,静理把“酒”“粮”“账”的字卡贴在酒坛上。苏浩然抱着《说文解字》站在煤炉旁,帆布包底露出半截青铜钥匙,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乡亲们,”他的手指划过“酒”字的篆体,“这字最早刻在甲骨上,像个酒坛有酒液流出,”他望向徐慧真,“就像慧真姐的牛骨汤,熬的是光阴,留的是滋味。”

酒客们轰然大笑,牛爷却抹了把眼角:“苏老师,”他举起酒盏,“你就说这‘醉’字咋写?”

苏浩然忽然指向“经纬白”的酒标:“‘醉’字从酉从卒,酉是酒坛,卒是终止,”他忽然轻笑,“喝醉不是终止,是让心事有个歇脚处。”

赵雅丽躲在煤炉后,看着苏浩然用酒坛当教具,忽然想起绸缎庄的廖经理说过“文化能增值”。她的算盘珠子悄悄响了——或许该给扫盲班绣些桌布,也算给公家办事。

暮色漫进胡同时,扫盲班的字卡被月光照亮,静理在算术本上画下苏浩然讲课的模样:他的帆布包像翅膀,青铜钥匙是羽毛。徐慧真摸着女儿的画,忽然听见修缮室传来低语:“慧真姐,明日去故宫借些拓片,扫盲班该见见真文物。”

她望向天井,老槐树的影子在地上织成棋盘,苏浩然的身影在月光里调配新酒方。银戒指在吧台上划出个圆,她忽然明白,扫盲班扫的不只是文字,更是把文物里的匠心、酒坛里的光阴,都织进正阳门的经纬。

这一晚,陈雪茹的轿车灯扫过胡同,照亮了扫盲班的木牌。她摸着方向盘上的貂皮套,忽然轻笑——徐慧真和苏浩然,一个守着灶台,一个护着案头,倒像是给胡同摆了个“文武双全”的风水局。

鸽哨声掠过四合院时,苏浩然的青铜钥匙与字卡上的篆文共鸣,系统界面亮起**「检测到文明传承(稀有度★★★)」**。他忽然懂了,扫盲班的意义,就像给每坛酒封上独特的印——让老手艺有字可依,让新日子有根可寻。

煤炉的火光映着徐慧真整理字卡的剪影,银戒指在“酒”字上投下小小的影。她忽然想起父亲说的“酒是流动的文字”,此刻看着扫盲班的学员用酒坛当字帖,终于明白,有些传承不必声势浩大,就像这胡同里的煤炉,火光虽小,却能暖透人心。

当第一片梧桐叶落在扫盲班的字卡上时,苏浩然正在修缮室刻制新酒标,青铜钥匙在木头上划出“经纬”二字——那是扫盲班学员们刚学会的字,也是正阳门在时代里,新写下的一笔。

这一章通过扫盲班的成立,展现了苏浩然与徐慧真在文化传承上的默契,同时通过赵雅丽的反对与转变,体现公私合营中的基层管理矛盾。加入甲骨文讲解、文物拓片等细节,将酿酒与文化传承结合,延续了“时光熏陶”的核心设定。需要调整人物互动或增加时代细节可以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