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兴亡录》第一章武王伐纣
##殷纣暴政
商朝,这座屹立数百年的古老王朝,在纣王帝辛的统治下,却如同一艘驶入风暴中的巨船,摇摇欲坠。
纣王天生聪慧,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搏斗。早年,他也曾有过开疆拓土的雄心壮志,凭借着过人的武力和军事才能,四处征战,使商朝的疆域一度扩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的性格逐渐变得骄奢淫逸、残暴无道。
纣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朝歌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奢华至极的鹿台。鹿台高耸入云,台上装饰着各种奇珍异宝,亭台楼阁,金碧辉煌。他还在鹿台附近挖了一个巨大的池子,里面灌满了美酒,称之为“酒池”;在池边的树林里,把肉挂在树枝上,仿佛一片肉林。纣王常常带着宠妃妲己和一群佞臣在酒池肉林之间寻欢作乐,通宵达旦,不理朝政。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纣王不断增加赋税,加重百姓的负担。百姓们辛勤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大部分都被官府征收,剩下的根本难以维持生计。许多家庭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苦不堪言。而纣王对此却视而不见,依旧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
纣王不仅对百姓残暴,对朝中的大臣也是如此。他重用费仲、尤浑等奸臣,这些人阿谀奉承,助纣为虐,为了讨好纣王,不惜想出各种残忍的手段来对付反对他们的人。而对于那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纣王则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九侯有一个美丽的女儿,被选入宫中。九侯女生性端庄贤淑,看不惯纣王和妲己的荒淫无道,因此触怒了妲己。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纣王一怒之下,将九侯女杀死,还把九侯处以醢刑,也就是将人剁成肉酱。鄂侯为九侯鸣不平,纣王又将鄂侯杀死,做成肉干。西伯姬昌听闻此事,暗中叹息,被崇侯虎告发,纣王便将姬昌囚禁在羑里。
姬昌在羑里被囚禁了长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他并没有消沉,而是潜心研究伏羲的八卦,将其演变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创作了《周易》。姬昌的臣子们为了营救他,四处搜罗美女、珍宝和良马献给纣王。纣王见了这些礼物,十分高兴,便释放了姬昌,并赐给他弓矢斧钺,让他有征伐其他诸侯的权力。
姬昌回到周国后,更加坚定了推翻商朝统治的决心。他广施仁德,礼贤下士,积极发展生产,使周国的国力日益强盛。许多有才能的人纷纷前来归附,其中就包括姜子牙。
##周武仁政
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他早年穷困潦倒,曾在商朝都城朝歌以宰牛卖肉为生,后来又到孟津开了一家酒馆。尽管生活艰难,但姜子牙始终胸怀大志,刻苦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期待有一天能遇到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
姜子牙听说姬昌礼贤下士,便来到渭水之滨的磻溪,隐居下来。他每天坐在溪边钓鱼,与众不同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三尺高。他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道:“愿者上钩。”
一天,姬昌外出打猎,在渭水之滨遇到了姜子牙。两人交谈之后,姬昌发现姜子牙学识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心中大喜,便对姜子牙说:“我先君太公曾说:‘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你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盼望你已经很久了。”于是,姬昌尊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并请他上车,一同回到周国,拜他为太师,掌管军事。
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姬昌积极发展周国的实力。他对内推行仁政,减轻百姓的赋税和徭役,鼓励农耕,兴修水利,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增强。对外,姬昌采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征服了犬戎、密须、耆国、邘国等周边的小国,扩大了周国的领土和势力范围。
姬昌还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广纳贤才,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在他的身边,聚集了一批像散宜生、闳夭、太颠等有识之士,他们为周国的发展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就在姬昌准备进一步伐纣的时候,他却不幸病逝了。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承了王位,即周武王。
周武王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决心完成伐纣大业。他继续重用姜子牙,尊他为“师尚父”,同时任命周公旦、召公奭等人为辅政大臣,共同治理国家。
周武王深知,要想推翻商朝的统治,必须得到天下诸侯的支持。于是,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各个诸侯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还在盟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诸侯会盟,前来参加会盟的诸侯有八百之多。在会盟中,周武王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谴责了纣王的暴行,号召诸侯们联合起来,共同讨伐纣王。诸侯们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周武王的指挥,共同推翻商朝的统治。
虽然诸侯们都摩拳擦掌,准备与纣王一战,但周武王认为时机还不成熟,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继续观察商朝的动向。
##决战前夕
在周武王积极准备伐纣的同时,纣王的统治却更加残暴。他的暴行引起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不满,许多大臣纷纷劝谏纣王,希望他能改邪归正,停止暴行。然而,纣王不但不听劝谏,反而对这些大臣进行了更加残酷的迫害。
比干是纣王的叔父,他为人正直,忠心耿耿,看到纣王如此昏庸无道,国家危在旦夕,心中十分忧虑。他决定以死劝谏纣王,希望他能醒悟过来。于是,比干一连三天在宫殿中劝谏纣王,指责他的暴行,要求他改过自新。纣王被比干的劝谏激怒了,他恶狠狠地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不是真的有七窍。”说完,他便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
比干的死让朝中大臣们感到无比的震惊和愤怒,许多大臣纷纷逃离朝歌,投奔周国。商朝的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裂,人心惶惶,摇摇欲坠。
与此同时,商朝的军队在长期的征战中也消耗了大量的兵力和物力,战斗力大大下降。而周国在周武王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强盛,军队士气高昂,装备精良。
周武王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发动伐纣战争。他向各个诸侯发出了讨伐纣王的檄文,号召诸侯们共同出兵,推翻商朝的统治。诸侯们接到檄文后,纷纷响应,迅速组织军队,前来与周武王会合。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着由周军和诸侯联军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直指朝歌。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到达了牧野,距离朝歌只有七十里的路程。
##牧野之战
纣王得知周武王率领大军前来讨伐他,心中十分惊慌。他匆忙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但此时商朝的军队大部分都在外地作战,一时无法调回。纣王无奈之下,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组成一支临时军队,开赴牧野前线,抵抗周武王的大军。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日清晨,周武王在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他站在高高的战车上,手持黄钺,左秉白旄,向全军将士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历数了纣王的种种罪行,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为天下百姓除害。将士们听了周武王的演讲,士气大振,纷纷高呼口号,决心与纣王的军队决一死战。
誓师大会结束后,周武王指挥大军向纣王的军队发起了进攻。姜子牙率领着先锋部队,率先冲入敌阵。姜子牙身先士卒,英勇无比,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在他的带领下,先锋部队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了纣王军队的防线。
纣王的军队大多是奴隶和战俘,他们本来就对纣王的统治心怀不满,此时看到周武王的军队如此英勇,更是无心恋战。在战斗中,他们纷纷倒戈,掉转矛头,指向纣王的军队。纣王的军队顿时大乱,阵脚被彻底打乱。
周武王抓住战机,指挥大军全线出击。周军和诸侯联军如潮水般涌来,将纣王的军队包围起来。纣王的军队在混乱中相互践踏,死伤无数。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少数亲信逃回朝歌。
##商朝覆灭
纣王逃回朝歌后,登上了鹿台。他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知道,自己的统治已经走到了尽头。于是,他穿上华丽的衣服,戴上珍贵的珠宝,命人在鹿台上堆满了干柴,然后点火自焚。熊熊大火吞噬了鹿台,也吞噬了纣王的生命。
周武王率领大军进入朝歌后,看到鹿台上火光冲天,知道纣王已经自焚而死。他下令士兵们扑灭大火,然后来到鹿台废墟前,向纣王的尸体射了三箭,并用黄钺砍下了纣王的头颅,悬挂在白旗之上。接着,周武王又来到妲己的住处,将妲己处死。
周武王为了安抚商朝的百姓,他命人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百姓和大臣,打开粮仓,救济灾民。他还派人祭祀商朝的祖先,以表示对商朝的尊重。
随后,周武王在朝歌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宣告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他分封诸侯,将土地和人民赏赐给有功之臣和宗室子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分封制度。从此,周朝成为了华夏大地的新主人,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在伐纣战争中,周武王凭借着他的仁德和智慧,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他以正义之师推翻了纣王的残暴统治,拯救了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而纣王则因为他的骄奢淫逸、残暴无道,最终导致了商朝的灭亡。这一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如果你希望了解周朝后续的发展故事,或是对这段情节有更多想法,欢迎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