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东厂是厂,印刷厂也是厂
- 大明:从监国太子到天启大帝
- 大鱼字水
- 2167字
- 2025-05-20 12:20:49
连续逛了七八个书肆,朱由校一本书都没让买,而且听了价格皆很失望。
魏朝察言观色,误以为太子嫌便宜书质量差,当即凑上前小声提醒:“少爷,靠外面的货架,都是一些低价书,你如果想买好一点,得让掌柜从里边拿...”
“哦?”
朱由校好奇追问:“除了手抄本和刻印本,还有更上乘的书籍?”
“当然,特别是古本与孤本...”
魏朝话刚出口,朱由校就听了个明白。
我以为是精装书,你却跟我谈收藏,还真是对牛弹琴。
朱由校待其介绍完,紧跟着又问了一句:“这些个掌柜的后台,也有昂贵的小说话本么?”
“小说?”
魏朝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小说也就听个乐子,根本不值得大价钱收藏,基本都放在外面货架,莫非公子想买插画小说?”
“没呢,我在学《资治通鉴》,没看到合适的...”
朱由校哪肯承认,旋即找了个理由搪塞,却不料被旁边掌柜听见,于是拿了一本迎了出来。
“公子在找《资治通鉴》?小店的《通鉴》为杭州刊印,选材考究、制作精良,您要不要带上一本?”
“杭州的书?”
“不奇怪。”
掌柜笑盈盈解释:“这棋盘街书市,各省刊印的书都有,不过南方省更多...”
“为什么?”
“自然是书质量好,价格还要便宜点,讨书客们喜欢,才好卖嘛。”
“原来是这样...”
朱由校接过书本,一边翻阅一边呢喃:“用纸用墨是不错,线装工艺也很好...”
“谁说不是呢?”
“这书多少钱?”
“10两。”
掌柜陪着笑脸作答。
看到朱由校面不改色,他以为这笔买卖稳了,这时魏朝却凑上前,瞟了一眼不屑说道:“公子,这也不怎么样,我带你去另外书肆,有更好的。”
“不是,这还不算好啊?”
掌柜见生意要黄,当即站出来捍卫,喃喃说道:“就这纸张用料,这雕刻的磨具,这墨迹清晰度,哪一样差了?”
“你有宋代的?”
“啥?宋代?”
“我买过。”
魏朝话音刚落,掌柜顿时不再反驳,心说古本乃稀有物件,只是偶尔有人寄卖,根本不是正常书籍。
正准备收回书籍,朱由校却给了他惊喜。
“我就要这本。”
“公子...”
“付钱吧。”
“是...”
......
朱由校买完《资治通鉴》,走出书肆发现日头已经西斜,不禁感叹这假期过得太快,遂领着众人一路向北。
回宫途中,朱由校想起刚才书肆对话,便好奇询问魏朝:“魏公公,你买过宋代的《资治通鉴》?”
“嘿嘿,其实不是我买,是跟着王公公一起,为万岁爷买的。”
“什么时候的事?”
“很久了,那时您还没出生...”
魏朝话音刚落,朱由校又问了一嘴:“真是宋代的书?多少钱买的?”
“不贵,就500两。”
这话一出,朱由校目瞪口呆,当即提醒:“刚刚才花10两。”
魏朝急忙解释:“宋代的真不贵,并且可遇不可求,价值不一样的...”
“也对,那已经不是书了。”
朱由校不管两人是否虚报,但自己不喜欢搞这些虚的,遂正色提醒:
“还记得那日的话么?现在朝廷财政艰难,本宫作为太子要厉行节约,以后像这种东西不能买,都是同样内容的书籍,能花10两就能拥有,不需要多话490两。”
“是,老奴省得了。”
“对了,刚才听那掌柜说起,棋盘街书肆售卖的书,多是南方省份刊印,真是南方人会做生意?”
“应该是这样。”
魏朝颔首补充道:“南方人很聪明,会读书的也多,现在朝中很多高官,就是来自南方...”
朱由校一边听一边走,思绪不自觉飘到了别处。
明初著名的南北榜案,就是因为朱元璋发现问题,才下狠手搞出大事件,从而才有南北分榜,防止南方学子独霸仕林,进而形成地区合力威胁皇权。
现在两百多年过去了,大明还是朝着这个方向演进,朝廷中的南方人比例极高,由此就造成了政策优势,使得区域发展不平衡。
刚刚朱由校逛棋盘街,又发现一个危险信号。
如果书市被南方人掌控,岂不是能轻易掌握国家舆论?而这些书肆离部堂如此近,难说背后没有大佬靠山。
难怪东林党人,敢肆意抨击朝政。
只不过,这棋盘街书市,我似乎也能利用。
既然搞小说不挣钱,而且准备周期又太长,我为何不直接办报?时政要闻、政策宣贯、奇闻轶事、甚至小说连载...
对啊,一整本小说不好搞,可以按章节在报上连载,记得网络还没出现,传统武侠小说就是这样。
办报,似乎真有搞头。
舆论的高地,自己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朱由校越想越带劲,感觉脚下都轻快不少,边走边考虑项目落地。
首先是报刊内容,新闻素材、奇闻轶事、花边八卦,东厂和锦衣卫就能办到,这得找便宜老爹要支持;
其次是吸引追读的连载小说,朱由校自己就可以持续提供,但需要找人捉刀代笔,而且还得绝对信任;
再次便是刊印出版,需要搞一个刊印作坊,或者直接开一个印刷厂,这样需要有人管理;
最后终端销售,可以找各个书肆谈合作,也可以找人沿街叫卖,依旧需要销售负责人。
至于启动资金,大明皇太子能缺这三瓜两枣?再不济可以找内帑预支,只要把报纸名声打出去,说不定还能卖广告位。
现阶段主要是缺人,朱由校可以把握内容审核,但生产、销售两个端口,至少需要一个总负责人,以及一个干练的团队。
思来想去,还真让他想到一个人,历史最佳拍档魏忠贤。
现在便宜老爹不死,我把魏忠贤弄来干点正经事?
本太子现在给不了东厂,给个印刷厂不手拿把掐?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人物难道不能重新塑造?
东厂是厂,印刷厂也是厂。
我是天才吗?
朱由校下午回到慈庆宫,正打算去找客印月来谈谈,客印月就主动找上门。
昨夜破坏太子‘好事’,客印月下来被魏朝一阵埋怨,这会赶来委婉提醒朱由校,打算弥补自己的过事。
她说了两句客套话,还没来得及进入正题,朱由校却先入为主,问道:“客妈妈,记得之前李公公经常来找你,最近都没看到他了,你们还在联系吗?”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