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徽派建筑or赣派建筑?
- 都重生了谁还去旅行啊
- 想要上岸的鱼
- 2338字
- 2025-06-27 11:52:18
翌日,早晨。
8点20分,夫子庙地铁站。
陈默想着早点到,在酒店吃完早餐便早早坐地铁过来,约莫15分时到达地铁站。
然后5分钟后,许星晚也提前来到约定的地点。
远远陈默就看到对方,上身穿着一件浅杏色的防晒衣,下身是一条同款颜色的半身长裙,肩膀背着昨天的那个黑色圣罗兰的链条包。
虽然衣服很宽松,但依然能看出婀娜的身材。
主要还是颜值太能打了,怎么穿都好看。
“你这准备的很齐全嘛。”待走近,陈默笑着道。
“还好啦,主要是下午要去钟山,”许星晚从包里取出安耐晒小金瓶,递给陈默:“正好我带了防晒霜,陈……陈默,你抹下吧。”
差点脱口而出“陈先生”了,这改口第一句让许星晚还没适应过来。
其实今天出门的时候,她甚至都想带上帽子和面罩来防晒,出门前打消了这个念头。
防晒是防晒了,可也遮挡住了美丽。
“太麻烦你了。”
陈默不好拒绝对方的好意,挤了点在掌心,然后在面部涂匀。
“不麻烦的,小事~”
见陈默用了自己的防晒霜,许星晚心底莫名的生出一股喜悦,说不出来的感觉。
两人并肩前行,路线是与昨晚一致的,不同是白天看建筑更加清晰,但是这仔细一看,陈默有些眼晕了。
青砖小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
夫子庙这一带景区保留了相对完整的“徽派”建筑群,若是遇到游客少的时候,很适合拍照。
可陈默却疑惑不已。
他指了指跟前的古建筑,对许星晚问道:“星晚,你们南京这里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许星晚顺着陈默的目光看去,那马头墙不就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沉吟道:“南京不像苏州,风格比较多元化,应该是以徽派建筑和中西合璧式的民国建筑为主吧?”
“不过这种老建筑除非是名人故居之类的,很多都没保护好,等有心去保护的时候,都没剩多少了。”
安徽二字,便是来源安庆府和徽州府,前者曾经是省会,后者则是经济重镇。
皖省和苏省在清朝时期曾经是江南省,后被拆分两省,加上南京离皖省近些,古建筑群其实很多都是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
这些都是陈默查资料的时候有看到的,有着【过目不忘】的变态技能在,陈默稍微闭目回忆了一番,再睁眼有些匪夷所思。
“你知道赣派建筑吗?”
“赣派建筑???”许星晚一头雾水,直摇头道:“没听过。”
陈默遥指着前方的青砖马头墙,解释道:“其实马头墙的建筑元素并非是徽派建筑才有,赣派建筑也有。”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在华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马头墙基本指代徽派建筑,但实际上这也是赣派建筑的一个显著特色。
“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最直白的是看墙体材料来区分。”
陈默简洁明了道:“白璧黑瓦马头墙是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马头墙是赣派建筑。”
(徽派建筑)
(赣派建筑)
其实建筑风格都跟商业和文化有关,比如徽派建筑与徽商,赣派建筑与赣商(江右商帮)。
加上皖省与赣省在古代地位并不低,且地缘关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地理气候条件而紧密相连,很多地方都挺相近的。
“诶诶诶??”
感觉脑袋涨知识的许星晚重新打量着眼前的马头墙建筑,目瞪口呆道:“那这……这个算徽派还是赣派?”
“应该算赣派吧。”陈默摸了摸鼻子道。
但是当两人多走了点路,发现刚才那个青砖马头墙是极少数,大多数崭新点的“仿古”建筑都是白壁马头墙。
(南京夫子庙)
“所以刚才那个青砖比较破败点的是混进来的异类咯?”许星晚眉眼弯弯,忍不住打趣道。
“看样子是的。”陈默无奈,可能那建筑的祖辈是赣省人吧。
许星晚又想到了什么,好奇问道:“可是我记得上饶婺源不也是徽派建筑吗?”
陈默尴尬道:“婺源是后面划给上饶的,在以前属于古徽州府文化圈。”
一提及婺源,上饶的网友和黄山网友经常吵架,一个说以前是他们的,一个说现在是我们的。
“这样子啊,以前没注意,还以为看到马头墙都是徽派建筑。”
说着,许星晚嘿嘿一笑,补刀道:“不过我还是觉得白壁马头墙更好看~”
陈默吐血,作为赣省人他真的很想维护,可也不能说出违心的话,苦笑道:“没办法,毕竟黑白色经典。”
至于造成一个青砖一个白壁的原因很简单,皖省山地多,难以获取优质的黏土来烧制细腻的砖块,当地人便选择使用白石粉进行涂抹;而赣省优质黏土多,砖质量上乘,不然也不会出现瓷都上饶。
但以现代人审美来看,确实是徽派建筑直观上更美些。
两人走着,来到科举博物馆,门票一人50元。
共分为北馆和南馆,重点是北馆,其实就是在江南贡院的基础上建筑而成的。
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起初为县学、府学考试场所,入清以后,成为苏省、皖省两地乡试的考场。
陈默最挂念的还是北馆一楼的号舍区。
看着眼前一个个如同集装箱式的格子间,陈默和许星晚人都麻了。
旁边还有介绍,每间号舍高2米、深1.33米、宽1米。
乡试连续3场,每场3天,考试一共9天6夜,考试、吃饭、睡觉都在小小的格子间里进行,甚至运气不好分为号舍的尾部还有粪桶伴随。
“想想还是现代幸福啊。”
许星晚看着号舍,一想到古人在这里考试的场景,敬佩道:“9天都待在这里,得多煎熬啊?”
陈默深以为然道:“要不怎么说每考一次试都得脱一层皮。”
亲眼看到这个考场,陈默真的能理解为什么有些考生考着考着人就疯了。
这么狭窄的空间,加上压力大,题目也难,逼疯人完全可能。
许星晚好奇问道:“这个晚上要怎么睡觉?”
“看到这两块板子没?”陈默指着上面那块大木板道:“白天的时候在上面考试,等晚上就取下来跟下面那块木板拼在一起当床板。”
“可这长度也很短吧?”许星晚比划了一番,愣愣出神。
“那就不知道了。”
陈默摇头,胡乱猜测道:“可能蜷缩着睡?也可能伸直把脚露在外面睡?”
“要不怎么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相比现在的高考,古代的科举考试那才叫真正的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首先得通过县试、府试、院试三轮童生考,再闯乡试、会试、殿试。
仅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获得功名。
大多数耗费了二三十年的光阴,最终只能空悲切,白了少年头。
ps:已修改好,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