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番外二:算珠流年

永徽二十年,冬,腊八。

算学阁的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许知微坐在轮椅上,用金算盘拨弄着炒货店里新制的“算珠糖”——每颗糖球都裹着芝麻,中间嵌着 tiny银珠,敲起来竟能发出清脆声响。姜明玥在灶台前搅着腊八粥,沈砚之则在窗边修剪算珠树的枯枝,藏青色官服袖口沾着雪花。

“砚之,”许知微晃着算盘,糖珠在算珠间蹦跳,“你腰间挂的什么?叮当响得像算珠风铃。”

沈砚之转身,从腰间摘下个小布袋:“顺天府的捕快们闲着没事,用缴获的走私珠子编了些小物件。”袋子里倒出几个算珠钥匙扣,分别刻着“明”“微”“砚”字样。

姜明玥接过刻“明”的那个,发现珠子里嵌着萤火虫翅膀的碎屑:“这是用密道里的萤火虫做的?”

沈砚之点头:“他们说,算学阁的人都该有个‘算珠护身符’。”他将刻“砚”的钥匙扣挂在剑柄上,竹纹穗子与算珠相撞,发出细碎的响。

巳时,算学馆的新弟子们来送腊八粥。

为首的少女捧着陶钵,钵底用糖霜画着算珠图案:“姜博士,许博士,这粥里有八种算珠形的果仁,是我们照着《算学食谱》做的!”

许知微挑眉:“哦?《算学食谱》?”

“是沈大人编的,”少女红着脸解释,“里面讲‘煮粥需算水火比例,切菜当用勾股丈量’,可有意思了!”

姜明玥与许知微同时看向沈砚之,后者轻咳一声:“不过是怕你们忙起来忘了吃饭,用算学哄你们罢了。”

未时,三人围炉翻看旧账本。

许知微指着某页批注笑到流泪:“姑娘你看,当年在江南治水,沈砚之把‘民夫每日需姜汤三壶’写成‘民夫每日需姜砚三壶’,闹得大家满世界找‘姜砚’是谁!”

沈砚之耳尖发烫:“那是连夜写的急报,手滑而已。”

姜明玥望着批注旁的算珠验算痕迹,想起那个在泥水里拨弄算珠的夜晚,忽然握住两人的手:“不管是‘姜砚’还是‘姜汤’,能算出活路的,都是好算法。”

申时,算学阁外传来喧闹声。

一群孩童举着算珠灯跑过,灯上绘着“算珠三杰”的卡通形象——姜明玥执笔,许知微拨算盘,沈砚之的剑上串着算珠。不知谁喊了声:“给算学大大们拜年啦!”随即抛出大把算珠糖,在雪地上砸出星星点点的甜。

许知微捡了颗糖放进嘴里,忽然指着沈砚之的官服笑:“砚之,你看你,雪落在藏青衣服上,像不像算珠落盘?”

沈砚之望着姜明玥鬓角的白发,忽然伸手替她拢了拢披风:“落盘的算珠能再拨,鬓边的雪却留不住。”

姜明玥轻笑:“留不住便不留,反正算珠声里,我们永远年轻。”

酉时,暖阁的窗台上摆起算珠棋盘。

许知微执白子,沈砚之执黑子,姜明玥在一旁用算珠记录步数。棋盘是用旧算盘改的,每个算珠孔里都嵌着不同年份的雪——从永徽十年的初雪,到今年的腊八雪,层层叠叠,竟成了时光的琥珀。

“将军,”许知微落下一子,“用的是你教我的‘差分法’。”

沈砚之摇头:“明明是明玥的‘围魏救赵’算学策。”

姜明玥看着棋盘上交错的算珠,忽然想起初遇时的柴房、金銮殿的激辩、边塞的星空,还有无数个这样围炉而坐的夜。算珠在指间流转,时光在雪落间变迁,唯一不变的,是身边这两人,和算珠声里的人间烟火。

亥时,算学阁的檐角挂起冰棱算珠。

姜明玥将最后一碗腊八粥分给守夜的弟子,转身看见许知微已歪在沈砚之肩头睡着,金算盘还握在手里,算珠糖撒了半 lap。沈砚之无奈又温柔地替她拂去糖粒,目光落在姜明玥身上:“明玥,等开春,我们去看算珠树开花吧。”

她点头,望向窗外的雪夜。算学阁的灯火将雪染成暖黄色,檐角的冰棱算珠折射着光,恍若无数萤火虫停在瓦上。远处传来打更声,惊起几只寒鸦,算珠棋盘上的雪又落了一层,却盖不住棋子间那道细细的光——

那是算珠与算珠之间的缝隙,亦是时光与时光之间的温柔,让所有寒冷都有了温度,所有孤独都有了归处。

番外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