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吐刀乐
- 1993我的文娱时代
- 鱼八蛋
- 2458字
- 2025-05-30 00:05:05
早上,天泛着青霞非常美。
胡同里公鸡打鸣声犹如四面楚歌。
魏子书、谢昶俩人爬了起来。
昨夜突然下起暴雨,魏子书将他留在家里睡。
折叠弹簧床,夏天棉絮也不用铺,只是早上起床,谢昶身上脸上都是弹簧印。
“靠,你家都没多的牙刷!”
谢昶拿着手指沾着牙膏,在嘴巴里捣鼓。
“凑合凑合,能刷干净。”
三下五除二,收拾好个人卫生。
魏子书今天换上了polo衫、布工装裤、回力运动鞋。
把房门挂锁,朱湘下班回家就知道他出了门。
“你带着旧床单干什么?”
出门时,谢昶看着魏子书将床单塞进帆布包里,好奇道。
“等你到了就知道。”
俩人到胡同口,买了份豆浆油条,就赶公交车去了。
路途不近,趁时间着还早,在上下班人流之前赶路。
得转两趟公交,111路从东直门,坐到白石桥,再走去西直门。
307路从西直门坐到回龙观,就到了HD区。
路上,魏子书看着好兄弟,感慨万分。
前世他出来后,到了广州,就是谢昶照顾他。
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恋爱脑,再直白点,就是舔狗。
“咱这是来郊区干嘛?”
谢昶一脸稀里糊涂。
下了公交车,到目的地还要走上接近1公里。
“你猜我为什么要带你去长城脚下?”
魏子书盯着脚下的路,郊区不比胡同里,下了雨不小心就是一脚水坑。
“昨天晚上,你说了去摆摊。”谢昶明白了:“进货!你要进陶瓷!”
“真聪明!”魏子书看着成片卖陶瓷的门面,不怀好意道。
“.....”谢昶感觉被当成傻子了。
燕京陶瓷厂。
成立了许多年,除了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还有各种精美的出口陶瓷。
大的国营厂,衣食住行都会生活在厂区附近,这里也一样。
厂子外面有一条生活街,除了杂货铺、卖菜的等等之外,最多的就是陶瓷门面。
一些次货,厂子反正会销毁。
厂里的工人就会挑选出来,自家盖个小门头,做点小生意,反正是无本买卖,价格会比外面便宜非常多。
这年头有些商贩很精,会来这里进货。
次品主要是花纹、纹路上,不符合出口标准,日用的就没这么讲究。
价格差距,就好比大商场的衣服与1688进货平台那么大。
“去选选,只挑好看的,不需要好用,不要有明显的瑕疵就行。”
魏子书选了一家,让谢昶也去到处看看。
店铺内是名中年妇女,带着小孩。
他选这里主要考虑到,有小孩的家里需要补贴家用。
“进这个瓷器咋赚钱?杂货铺、商场、小超市里面到处都是,我们去摆摊也没人要啊。”谢昶没动,不理解问道。
“你说,来燕京旅游的外国人,最爱去哪儿?”魏子书掂量着手中花瓶道。
“长城、故宫、颐和园。”
“嗯,他们旅游喜欢买点什么?”
“旗袍、古董、钱币、陶瓷、文房四宝。”
谢昶十八岁,和魏子书的阅历没办法比,但有点做生意的头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他还不懂,就是真傻子。
看向魏子书,对方朝着他点了点头。
“去长城脚下卖陶瓷工艺品!高!”
挑选了不短的时间。
最后挑了二十来件,都是碗、盘、茶具的小物件。
两个人也没一辆三轮车,这点东西就够搬的。
“老板娘,一共多少钱?”
女人将孩子放进竹座凳里,拿着算盘走了过来。
“算你五毛钱一件,一共十一块钱吧。”
“真他娘的便宜!”
谢昶正准备掏钱,魏子书将他拦了下来。
“小件三毛、大件五毛,今天我就选这些,过两天还会来进货,如果你家有三轮车,今天也可以交易,帮我送个几十件到市里。”
“小兄弟,我们小本买卖,你看我也没工作,家里就靠男人在厂里上班,还有小孩要带。”
女人打起感情牌,拒绝肯定不行,她还想赚钱。
“就买这么点,五毛一件,我没意见,但我少说也要进大几百件,这个价格,肯定不行。”
见女人还不点头,魏子书带着谢昶就要走。
这年头,不管是买卖,买衣服,人人都会还价。
——没经历的大老爷们除外。
一块、两块的,就足够读书的孩子吃个早饭,公交来回,在学校吃个中饭了。
“行!大件你要多少,刚好今天有人来进货,我托人帮忙送过去,你给个地址。”
女人表面上像是吃了亏一般,心里对这个结果却是满意。
“开个收据,一起送五十块的货,小件多,大件少,纹路可以有瑕疵,但不能有缺口、缺角。如果市里有贩卖点,你也给我留个地址,我到时候直接去那里进货,跑一趟不容易。”
魏子书掏钱、写地址。
女人点点头,写收据,也给他留下了市里的卖货点,他们这种离市区远的小商贩,都会联合起来,弄个铺位或者摊位。
——不卖就走,这一招这年头是真好使。
主要还是因为价格不透明,商家利润大。
到了后世,价格透明,实际利润空间非常小了,很多店铺,看似价格很贵,但算上运费、人工、店面成本,乱七八糟的,还价还真不挣钱。
不过,买卖双方天然就是敌人。
“靠!我还以为很便宜了!原来还可以更便宜!”谢昶心里默算了一下:“省了五分之二的本钱!”
“嗯,以后账就交给你了。”
魏子书带上东西拉着他赶忙走。
从HD区到八达岭,需要接近3个小时的公交车程。
他可不想晚上回不了家,卖东西的时间只有这么久。
“你说,这些东西外国人真会买吗?”
路上,谢昶有些忧虑。
俩人合作,这么多货要卖不掉,拿回家那不得挨板子。
“要说信心,到了地,我告诉你怎么卖。”
魏子书信心十足的模样,让谢昶吃了颗定心丸。
国外到国内的外国人。
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而且早年间大部分都是与国企合作。
一方面是签证不好弄。
另一方面一些国外的虚假宣传,让国外旅客过度恐慌。
随着广交会、音乐、饮食、外贸的率先交流,加上从封闭式引进转向外向型经济,外资与特区政策。
九二年开始,国外旅客疯狂涌入国内,成倍数增长。
到了八达岭,谢昶吃了一惊。
“我两年没来,怎么这么多摊贩了。”
照相馆、茶摊、面包房、纪念品,都是有铺面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摊位,售卖纪念品、长城模型、古钱币、陶瓷、食品摊、矿泉水。
“正常,干活。”
魏子书拿出床单铺在地上,将瓷器外包的报纸取下,垫在床单上,再放上瓷器。
准备好后,在谢昶耳边说了一大堆。
片刻后,谢昶回头,惊讶的望着魏子书。
“这样能行?”
“当然,我们摊位的王牌销售就是你!想赚钱就去做。”
魏子书给了谢昶一个坚定的眼神,手握双拳给他鼓励。
“娘的,干了!丢人就丢人!”
一分钟后,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群中,一道响亮的叫卖声响起。
“吐刀了!吐刀了!”
谢昶背着魏子书给他的帆布包,里面放着没将报纸外包拆开的瓷器,手里高举着小碟,另一只手比着二,朝着旅客密集的位置走去。
“man?”金发碧眼的白胖子朝谢昶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