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再使东吴

周逸的言论很快得到证实。

八月廿六日,按照规矩,是刘封带着新娘子回门的日子,两边亲家都在同一座城中,回门这事儿就更加简单了。

这一次,大家都学乖了,宴席上一杯酒都没喝,刘封与郭照一起,拜过岳父大人,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

当天下午,北城传来消息,曹操的大军到了。

仿佛是一片巨大的乌云,遮蔽了北边的天空,乌云下,是旌旗如林,甲光照日的黑衣大军,乌央乌央的,铺开阵势,少说五六万人。

实际情况远远不止这些,随着曹操大军逐渐由北向西铺开。到了夜里,从城头上看去,自东北至西南,联营百十里,灯火通明,没有十万大军,是摆不出这样的营垒的。

城头上,秋风乍起,吹得角楼上的旗帜猎猎作响。

城外关羽那五千人的营盘,早在曹军劫营的第二天,就被撤进了城里,关羽本人此时也与众人一起站在城头上。

刘备脸上带着愁容,定定的看着曹营灯火出神,过了好久才回头问道,“文直,你先前在许都数年,也曾随曹操北征乌桓,曹军的虚实,你肯定比我们清楚的多。你说,今日这城外,大概有可战之人?”

周逸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脑海中还是有些记忆的,面对刘备提问,也能做到侃侃而谈,“我离开许都之前,曹丞相就已经为南征之事准备许久,从日常的文移中,也能大概知道大军部署情况。”

“首先,曹军此次南下,东西一共调集了二十二万大军,从东到西,广陵、合淝、汝南皆有两万以上的大军驻扎,因此曹操麾下不会超过十六万人。”

“先前在博望坡、鱼梁洲两场大火,少说能让曹军减员一万。不过,蔡瑁投降后,驻扎在襄阳的荆州水军和马步军肯定也都随之投降,加上这些人,此时曹操手下可用人马,约有二十万。”

闻听此言,关羽等人也都面带忧色,这种巨大的兵力差距,能将任何计谋轻松碾压,再加上曹操本人足智多谋,麾下猛将如云,守住江陵城简直比登天还难。

眼见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刘备不得不站出来了,“再给江东去信,将此间消息告知孙权,就说曹军五十万大军围困江陵,此时是北上袭取合淝与广陵的绝佳机会。”

关羽沉声道:“事情紧急,寻常信使,恐怕难以说动孙权。”

刘备微微颔首,巡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徐庶身上,“元直,烦请你跑这一趟,务必劝动孙将军,为江陵争取一线生机。”

徐庶拱手应命,当夜就轻装出城去了。

......

丹徒县,此时号称京城(后世镇江市京口区),击败黄祖之后,孙权下令将治所从吴郡迁到这里,此时殿宇尚未修筑完成。

前日鲁肃刚刚将出使荆州的消息带回,后脚曹操的信使就到了。

“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短短三十个字,言语中却明显带着一股威胁的意思,孙权看完,顿时心中不悦。

但也仅仅是不悦,八十万大军,就算是虚张声势,至少也有二三十万人,区区江东六郡,岂是对手?

果不其然,当孙权将曹操的书信传到群臣手中,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中以长史张昭为首,文官中超过半数,都表达了投降曹操的意思。

对于战局的分析也非常有道理,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以大汉丞相的身份带兵出征,若是与之对抗,便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曹操占领荆州之后,长江天险已经不足以为江东屏障。总之就是一句话,打肯定是打不过的,不如早点投降,名正言顺,省的受苦。

鲁肃作为坚定的主战派,肯定是不同意投降的,否则之前也不会主动请缨,出使荆州了。

当天夜里,孙权私下召来鲁肃,问起张昭等人建议投降之事。

“主公,我与张子布等人皆可投降曹操,唯独主公不能降!”

“为何?”

鲁肃长跪而起,言辞激烈,“若我等投降曹操,以我等在州郡的名望,出仕曹操,终究能做到一郡太守,可若是主公投降,曹操还会允许主公南面称孤,独据江南吗?”

孙权点头连连,“张子布等人深负众望,倒是子敬之言,甚合我心。”

随后,孙权又问起鲁肃此次出使荆州所见所闻。

“刘豫州新拜一军事,年纪尚未弱冠,却见识深广,操练军士颇合兵法,我有幸受邀前往校场上见识一番,令我大为震惊,若是曹操迟迟不南下,江陵城就能训练出足以自保的精锐!”

孙权不免讶异,“竟有此事?”

“若非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鲁肃略带笑意,“另外,诸葛子瑜之弟,号称卧龙的孔明先生,如今也在刘豫州帐下。”

孙权幽幽一叹,“荆州果然是宝地,人才辈出。可惜江东力有未逮,否则定要全取荆襄九郡。”

闻听此言,鲁肃心头一颤,连忙以“唇亡齿寒”来劝谏自家主公。然后将先前与刘备商议的“围魏救赵”的策略告知孙权。

“子敬以为,刘豫州此计如何?”

“可以一试!”鲁肃正色道:“就算不是为了救荆州,此时也是北上的绝好机会。陈登已死,其余人皆不足虑,若能趁此保有江淮,则可窥视中原之地。”

听到这里,孙权眼中闪着光,紧紧握着鲁肃的双手,语气激动的说道:“天赐子敬与我,真乃我孙氏之大幸!”

话虽如此,孙权却只是下令正军备战,却迟迟没有选定何人为都督,鲁肃几次请见,也都遭到拒绝。

就在鲁肃急的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徐庶到了。

“元直先生!”驿馆中,鲁肃匆匆前来拜访,却是令徐庶没有想到。

“啊,子敬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幸得相见,不知夤夜前来,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