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的盘算
- 重回1998老街杂货铺
- 零天丶冷秋
- 2242字
- 2025-07-02 20:24:11
街坊邻里那股子抱团的热乎劲儿,终究没能完全烫平王经理泼来的脏水。
王经理那种阴损的招数,最磨人。它不像拳头,打过来疼一下就完事了。
它像是一股子臭味,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孔不入,钻进你的生活,让你喘不过气。
杂货铺的生意,确实受到了影响。
虽然王叔和孙奶奶他们带头力挺,但人心隔着肚皮,流言蜚语听多了,总有人心里犯嘀咕。
以前那种放学后、下班时,铺子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的景象,不见了。客流肉眼可见地少了一截。
晚上关了店门,李秀琴拿着算盘,拨拉来拨拉去,最后长长叹了口气。
“今天比昨天又少了五块钱的利。”她声音里满是疲惫。
李卫国坐在小马扎上,一口一口地抽着闷烟,烟雾缭绕,看不清他的表情。
“人信咱们就行。”他嘴硬,声音却有些发虚。
“信,信能当饭吃啊?”李秀琴把算盘往桌上一放,声音也大了点,“这个月的水电,下个月的进货款,还有小墨的学费生活费!哪样不要钱?老李,我这心里,慌得很!”
“慌什么!大不了老子出去找个活干!还能饿死不成!”李卫国把烟头狠狠摁在烟灰缸里,像是要摁死心里的烦躁。
夫妻俩的对话,一字不落地飘进了里屋。
李墨坐在书桌前,摊开的课本上,密密麻麻全是公式和演算。他没有出去劝,他清楚,父母的焦虑,不是几句安慰就能解决的。他只是握紧了手里的笔,笔尖在草稿纸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他得更快一点,更稳一点。
第二天到学校,那股子看不见的压力,变得更加具体。
高三的走廊本就紧张,现在,似乎又多了一点别的味道。
他从教室后门进去的时候,几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立刻停止了交谈,投来几道意味不明的视线。
“听说了吗?就他家,卖的东西都是假的。”
“我妈都不让我去他家买汽水了。”
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地钻进耳朵里。
李墨面无表情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放下书包,拿出数学练习册。他像是戴上了一个无形的耳机,自动屏蔽了外界所有的杂音。
王总的目标,从来不只是杂货铺的生意。
他要的是诛心。
他要让李墨一家在这条街上,在这个学校里,抬不起头。
午饭时间,食堂里人声鼎沸。
李墨刚打好饭坐下,张小胖和吴莉就端着餐盘凑了过来。这两个初中生,脸上是同一种义愤填膺。
“李墨哥哥!”张小胖把餐盘重重往桌上一放,肉都颤了三颤,“我听我们班那几个嘴碎的家伙说了!他们在传你家的坏话!太过分了!”
“对!”吴莉也气得小脸通红,“他们说你辅导我们是骗钱的!李墨哥哥,咱们去跟他们解释清楚!跟老师说也行!”
看着两个小家伙维护自己的样子,李墨心里暖了一下。
他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张小胖的碗里。
“吃饭。”
他的语气很平静,没有一点波澜。
“可是……”张小胖急了。
“跟他们解释什么?”李墨抬起头,看着他们,“解释我们家酱油不是假的?还是解释我教你们的题是对的?”
两个孩子愣住了。
“你们信我就行了。”李墨又给吴莉夹了一筷子青菜,“嘴长在别人身上,你管不住。与其浪费口水去吵架,不如多做两道题。”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
“等你们下次考试,成绩往前冲个十几名,就是抽在他们脸上最响亮的耳光。懂吗?”
张小胖和吴莉对视一眼,似懂非懂地,用力点了点头。
流言,止于智者。
或者说,止于绝对的实力。
李墨埋头吃饭,扒饭的动作,又快又稳。
下午放学,辅导角。
李墨像往常一样,准时坐在那张小桌子后面。
张小胖他们几个陆续来了,吵吵嚷嚷地把作业本摊开。
“李墨哥哥,快!这道几何题要了我的命了!”
“我的我的!先看我的!”
屋子里又充满了熟悉的热闹。
但李墨还是察觉到了不对劲。
他扫了一眼,心里数了数。
一,二,三,四……
少了一个。
平时坐在最角落,一个有点内向的初二女生,今天没来。
那个女生的妈妈,前两天还笑呵呵地跟李秀琴说,孩子最近数学开窍了。
李墨心里沉了一下。
他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脸上的表情和昨天,和前天,没有任何区别。
他拿起张小胖的本子,声音一如既往地平稳。
“这道题,你看,辅助线应该这么画……”
他讲得比平时更耐心,更细致。屋子里的学生们,没有察觉到任何异常。
只有李秀琴,在柜台后面看着儿子,眼神里全是心疼。她知道,那个女生今天没来,八成是家里人听了外面的风言风语,不让来了。
这对儿子,是多大的打击。
可他,却一个字都没提。
辅导结束,学生们都走了。
李卫国默默地把外面的卷帘门拉了下来,“哗啦”一声,隔绝了门外的黄昏和街景。
屋子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昏暗。
李秀琴走过来,想说点什么安慰的话,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爸,妈。”
李墨忽然开口。
他收拾好桌上的课本,站了起来。
“明天开始,咱们的跑腿服务,升级一下。”
李卫国和李秀琴都愣住了。
“升级?怎么升级?”
李墨走到柜台前,拿起一个干净的本子和一支笔。
“光是街坊邻居随叫随到,还不够。”
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王经理用流言蜚语这种下三滥的招数,是因为他找不到别的办法。这说明,我们的‘方便’,确实打到了他的痛处。”
“但他这一招,也提醒我了。”
李墨的笔尖,在白纸上轻轻点了点。
“光靠人情,守不住。人情需要一个更硬的壳来保护。”
“咱们得主动出击。”
他抬起头,看着已经完全懵掉的父母。
“从明天起,‘李氏跑腿’,增加两项新业务。”
“第一,代缴水电煤气费。”
“第二,代取报纸牛奶。”
李卫国和李秀琴彻底傻了。
“缴费?取报纸?”李秀琴结结巴巴地问,“这……这能行吗?谁会为这点事给钱啊?”
“会的。”李墨的语气很肯定,“街里大部分都是老人,或者上班忙的双职工。让他们为了一张水费单子,专门跑一趟银行排队,他们烦不烦?”
“我们收的不是跑腿费,是他们的时间。”
他看着父母震惊的脸,笑了。
那笑容里,没有了之前的隐忍和被动,多了一种掌控局面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