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蔷薇清露引贵人
- 胭脂阁秘令:九州烟雨事
- 屹泽蓬秀
- 4846字
- 2025-07-07 20:54:46
桃花膏的名声在城南旧巷慢慢传开时,沈嫣红正蹲在院子里翻晒蔷薇花瓣。暮春的阳光带着点暖烘烘的倦意,洒在摊开的白布上,将层层叠叠的粉白花瓣晒得微微蜷曲,清甜的香气混着阳光的味道,在窄小的院子里弥漫开来。
“嫣红丫头,又在捣鼓啥好东西?”隔壁的李嫂子提着菜篮子路过,隔着半开的院门探头进来,脸上的斑痕淡了大半,气色红润了不少,见了沈嫣红就笑得眉眼弯弯。自上次用了桃花膏,她如今成了嫣红阁的活招牌,逢人就夸沈嫣红的手艺。
沈嫣红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花瓣碎屑,笑道:“天快热了,想做点蔷薇露,擦脸提神都好用。”
“蔷薇露?”李嫂子走进来,拿起一片晒得半干的花瓣凑到鼻尖闻了闻,“这花儿香得很,做出来的露一定好闻。你这脑子咋突然开了窍?以前调的那些胭脂水粉,可没这么灵验。”
沈嫣红心里微不可察地一顿,随即笑道:“前些日子病了一场,倒像是想通了些道理,觉得做事还是得用心才行。”她总不能说自己换了个芯子,只能找个借口含糊过去。
李嫂子也没多想,只当她是吃了亏才长了记性,又说了几句捧场的话,才提着菜篮子走了。沈嫣红看着她轻快的背影,心里踏实了不少。这几日来,桃花膏卖得不错,虽然每盒只卖五文钱,却也攒下了几十个铜板,不仅还了张嬷嬷的羊脂钱,米缸也总算见了底,灶台上甚至能偶尔飘出肉香了。
但她知道,光靠桃花膏远远不够。桃花膏见效慢,受众也多是街坊邻里的普通妇人,想要让嫣红阁真正立起来,还得有更拿得出手的东西。她想起前世夏天常用的花露水,清暑提神,香气宜人,在这个没有现代香水的时代,若是能做出质地清透、香气独特的花露,未必不能打开门路。
院子里的蔷薇是原主种下的,爬满了半面土墙,花开得热闹,只是以前的沈嫣红从没想过用它来做脂粉。沈嫣红仔细挑选了那些刚开放、香气最浓郁的蔷薇花,连着花萼一起摘下,足足摘了两大篮才罢手。
做蔷薇露,最关键的是蒸馏。沈嫣红翻出原主父亲留下的一套旧锡器,有个带盖的锡锅,还有一根弯曲的锡管,想来是以前做花露用的。只是这套锡器久未使用,里面积着厚厚的污垢,她烧了滚烫的热水,用细布蘸着草木灰反复擦洗,直到锡器露出亮闪闪的本色,才总算满意。
她将洗净的蔷薇花瓣铺在锡锅里,加了适量的清水,水面刚好没过花瓣,又在锡锅的盖子上钻了个小孔,将弯曲的锡管插进去,另一端则架在一个空瓷碗上,锡管外面再裹上浸了冷水的棉布——这是最简易的冷凝装置,虽然简陋,却能勉强达到蒸馏的效果。
一切准备就绪,沈嫣红在灶台下架起小火,让锡锅里的水慢慢沸腾。随着温度升高,锅里渐渐冒出带着花香的蒸汽,顺着锡管缓缓流出,遇到冰冷的棉布,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滴落在瓷碗里。
起初滴下的水珠还带着点浑浊,沈嫣红耐心地等着,直到滴入碗中的液体变得清澈透明,才真正开始收集。蔷薇花的香气随着蒸汽弥漫开来,比晒干的花瓣更加浓郁,却又带着水汽的清润,闻起来让人心里熨帖。
蒸馏花露是个慢功夫,整整一个下午,沈嫣红都守在灶台前,不时往灶里添柴,往锡管外的棉布上浇冷水。直到日头偏西,瓷碗里才积了小半碗清澈的液体,透着淡淡的蔷薇色,凑近一闻,满是清甜的花香。
“总算出来了。”沈嫣红揉了揉发酸的腰,将瓷碗小心翼翼地端到桌上。这就是最纯正的蔷薇花露,质地清透,香气浓郁。但她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前世她做香氛时,总喜欢在花香里加一点草木的清气,能让香气更有层次,也更持久。
她忽然想起前几日去城郊采买时,在河边闻到的一种草药香气,叶片细长,带着点柠檬般的清冽,当时问了药农,说那叫香茅。香茅油的气味清新提神,和蔷薇的甜香搭配,应该能中和掉几分腻味,让香气变得清冽爽口。
只是香茅在城里并不常见,想要提炼香茅油更是不易。沈嫣红皱着眉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城郊碰碰运气。第二天一早,她揣上几个铜板,换上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就往城外走去。
城郊的河边果然长着不少香茅,叶片修长,随风摇曳,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气。沈嫣红找了片长势好的,小心地割了些叶片,又向附近的农户买了一小罐芝麻油,这才匆匆赶回铺子。
提炼香茅油比蒸馏蔷薇露更麻烦。她将香茅叶片洗净切碎,放进石臼里捣成泥状,然后和芝麻油一起倒进瓦罐,密封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这样连续晒了三天,每天都打开瓦罐搅拌一次,直到芝麻油完全染上了香茅的清冽气息,才用细绢将油汁过滤出来。
滤出的香茅油只有小小的一盅,却散发着极其清爽的草木香气,像是雨后草地的味道,带着点微辛的暖意。沈嫣红深吸一口气,拿起装着蔷薇露的瓷碗,用一根干净的银簪沾了少许香茅油,小心翼翼地搅入蔷薇露中。
两种香气相遇的瞬间,仿佛有什么奇妙的化学反应发生。蔷薇的甜香变得不再腻人,反而多了几分通透,香茅的清冽也柔和了许多,带着点花果的甜润,混合成一种既雅致又清爽的香气,闻起来让人神清气爽,却又忍不住想再闻一口。
“成了。”沈嫣红看着碗中清澈的液体,里面仿佛盛着揉碎的春光,眼里漾起真切的笑意。她找了几个小巧的玻璃瓶——那是她特意去杂货铺买的,比瓷瓶更能看清里面液体的清透——将调好的蔷薇露小心翼翼地装进去,每瓶装得满满的,再用软木塞封好,贴上一张剪得整整齐齐的红纸,上面用炭笔写了个“嫣”字。
新做好的蔷薇露还没来得及摆上柜台,就被来看桃花膏的张嬷嬷先瞧见了。“这是啥?闻着怪香的。”张嬷嬷拿起一瓶蔷薇露,放在鼻尖闻了闻,眼睛立刻亮了,“这香气可比那些胭脂铺子里的香膏好闻多了,清清爽爽的,老婆子闻着都觉得舒坦。”
“这是蔷薇露,擦在身上又香又提神,夏天用正好。”沈嫣红笑着解释,拧开一瓶递给她,“嬷嬷要是不嫌弃,就拿一瓶回去用。”
“那我可就不客气了。”张嬷嬷也不跟她客气,乐呵呵地接过去,“你这丫头,现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
张嬷嬷住的那条街虽然也是老城区,却住着几户家境不错的人家。第二天下午,沈嫣红正在柜台后清点桃花膏的存货,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阵清脆的环佩声,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青色比甲、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站在门口,正好奇地往铺子里打量。
这丫鬟的衣着料子是上好的杭绸,头上还戴着银质的簪子,显然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她身后跟着个婆子,也是一身干净利落的衣裳,眼神挑剔地扫过简陋的铺子,带着几分不屑。
“请问,这里是卖蔷薇露的地方吗?”小丫鬟的声音清脆,带着点怯生生的好奇,目光落在柜台上的玻璃瓶上。
沈嫣红连忙起身,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正是,姑娘想买蔷薇露?”
“我家夫人昨天闻了张嬷嬷带回去的蔷薇露,说香气清冽,和平日里用的那些不同,让我来问问价钱。”小丫鬟说着,走到柜台前,拿起一瓶蔷薇露仔细看着,“这瓶子倒也精巧,里面的露水果然清澈。”
旁边的婆子哼了一声,拿起瓶子晃了晃,语气带着怀疑:“就这破地方,能做出什么好东西?别是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闻着香,用了倒坏了皮肤。”
沈嫣红也不恼,依旧笑着说:“嬷嬷放心,这蔷薇露是用新鲜蔷薇花蒸馏出来的,只加了点香茅油调和香气,没有别的东西。您要是不信,可以先拿一瓶回去给夫人试用,若是觉得不好,分文不取。”
她的语气坦荡,眼神清澈,倒让那婆子愣了一下,一时说不出反驳的话。小丫鬟却被她说动了,抬头问道:“这蔷薇露怎么卖?”
沈嫣红想了想,桃花膏走的是平价路线,这蔷薇露用料更费功夫,香气也独特,便定了个稍高的价钱:“一瓶二十文。”
“二十文?”婆子又尖叫起来,“你怎么不去抢?城里最大的‘锦绣阁’,一瓶玫瑰露也才三十文,你这破地方卖二十文?”
小丫鬟也皱了皱眉,显然觉得有些贵。沈嫣红却不慌不忙地说:“锦绣阁的玫瑰露自然是好的,但我这蔷薇露,胜在香气独特。寻常花露多是甜腻,我这加了香茅油,夏天用着不闷,还能提神醒脑,夫人用过便知值不值这个价。”
她拿起一瓶蔷薇露,轻轻拧开软木塞,清冽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那香气不像寻常脂粉香那样浓烈,而是像一阵清风,带着花草的鲜灵,闻起来让人精神一振。小丫鬟和婆子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眼神里的怀疑淡了不少。
“好吧,我买三瓶。”小丫鬟从荷包里拿出六十文钱,放在柜台上,“若是我家夫人用着好,我再来买。”
“多谢姑娘捧场。”沈嫣红连忙将三瓶蔷薇露用细纸包好,递给小丫鬟,又额外拿了一小盒桃花膏,“这是小店自制的桃花膏,能淡斑养颜,不值什么钱,就当是送给姑娘的谢礼。”
小丫鬟愣了一下,没想到还能得份谢礼,脸上露出笑意,接过东西道了谢,带着婆子转身走了。看着她们的背影消失在巷口,沈嫣红才松了口气,拿起柜台上的六十文钱,指尖微微颤抖。
这是嫣红阁第一次迎来非街坊的客人,还是大户人家的丫鬟。这意味着,她的蔷薇露,已经踏出了旧巷的门槛。
果然,没过两天,那个小丫鬟又来了,这次身后还跟着两个小厮。“我家夫人说你这蔷薇露极好,比锦绣阁的还合心意,让我再来买十瓶。”小丫鬟脸上带着熟稔的笑意,“对了,我家是城西的柳府,以后要是需要蔷薇露,可能会常来麻烦你。”
“柳府?”沈嫣红心里一动,临州城里谁不知道柳知府家的夫人最是讲究,平日里用的都是上等货色,能入她眼的东西,定然差不了。她连忙应道:“能为柳府效劳是我的荣幸,姑娘放心,我定会用心做,保证品质。”
这次小丫鬟付了钱,又细细询问了蔷薇露的用法,沈嫣红一一耐心解答,还告诉她若是觉得香气太淡,可以多加几滴在水里,用来洗手或是洒在衣裳上,都能留香。小丫鬟听得认真,记下了她的话,才带着小厮们离开了。
柳府的人来买蔷薇露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附近的几条街。那些平日里瞧不上嫣红阁的人家,也开始好奇起来,纷纷上门询问蔷薇露的价钱。沈嫣红干脆在门口挂了块小木牌,上面写着“蔷薇露二十文一瓶,桃花膏五文一盒”,铺子前渐渐热闹起来。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处理蔷薇花和香茅,蒸馏、提炼、调配,忙得脚不沾地,却一点也不觉得累。看着空了又满的钱袋,看着原本空荡荡的货架渐渐摆满了瓶瓶罐罐,看着街坊们提起嫣红阁时不再是同情或鄙夷,而是带着认可和羡慕,沈嫣红的心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
这天傍晚,沈嫣红正准备关店门,忽然看到张嬷嬷扶着一个穿着体面的老妇人走了过来。那老妇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赤金的抹额,虽然脸上有不少皱纹,却保养得宜,眼神锐利,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
“嫣红丫头,快开门,给你带贵客来了。”张嬷嬷笑得格外灿烂,将老妇人往屋里让,“这是我远房的表姐,住在城北的国公府,听说你的蔷薇露好,特意来看看。”
沈嫣红心里一惊,国公府?那可是皇亲国戚,比知府府第还要尊贵得多。她连忙打开刚关上的门板,恭敬地请两位老妇人进来:“嬷嬷,夫人,快里面坐。”
国公府的老妇人也不客气,在沈嫣红搬来的椅子上坐下,目光平静地打量着这间虽然简陋却收拾得干净整洁的铺子,最后落在柜台上的蔷薇露上。“张妹妹说你的蔷薇露香气独特,哀家倒想见识见识。”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
沈嫣红不敢怠慢,连忙拿起一瓶最新做好的蔷薇露,拧开软木塞递过去。老妇人凑近闻了闻,原本平静的眼神里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点了点头:“确实不错,甜而不腻,清而不冷,比宫里用的那些合香还好闻些。”
得到这样的评价,沈嫣红悬着的心总算放下,脸上露出真诚的笑容:“夫人谬赞了,不过是些乡野手艺。”
“乡野手艺能做出这样的东西,才更难得。”老妇人看着她,眼神温和了些,“你这丫头看着面善,手脚也勤快,哀家买十瓶回去,若是府里的姑娘们喜欢,以后或许会常来光顾。”
沈嫣红连忙应下,细心地将蔷薇露包好。老妇人的侍女付了钱,又问了些制作的法子,沈嫣红拣能说的简单说了说,那些涉及现代知识的部分,则巧妙地避开了。
送走国公府的人,张嬷嬷才拉着沈嫣红的手,笑得合不拢嘴:“丫头,你可真是有福气!我这表姐平日里最是挑剔,能得她一句夸,你这蔷薇露以后不愁卖了!”
沈嫣红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钱袋,又看了看暮色中渐渐亮起灯火的旧巷,心里忽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从最初的三枚铜板,到如今能让国公府的人驻足,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仿佛走过了一条漫长的路。
晚风拂过院墙,带来蔷薇花的甜香和香茅的清冽,混合成她亲手调配的独特气息。沈嫣红深吸一口气,仿佛闻到了未来的味道——那是属于她,属于嫣红阁的,充满希望的味道。她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她的路,才刚刚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