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底德演说辞及其历史文化价值在线阅读
会员

修昔底德演说辞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沈芝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史学理论8.6万字

更新时间:2025-04-15 14:12:41 最新章节:第13章 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演说辞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将演说应用到历史作品的传统中,修昔底德的演说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分歧。本书试图从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说辞的视角出发,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说辞的原因,探寻演说辞的真实性,进而阐释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创作手法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揭示演说辞所体现的那个时代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反映了修昔底德的思想观念,具有相当史料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12-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沈芝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论述了清代及民国初期呼和浩特房地产业诞生背景、产业类型、交易状况、税务矛盾、质量评估以及政府行政对房地产的干预等内容,探讨了呼和浩特房地产私有化过程中的诸多议题,对这一时期北方边疆城市移民社会的形成、宗教信仰在地方社会上的影响,以及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治张力都有细致的说明,资料翔实、观点凝练、逻辑清晰,弥补了呼和浩特房地产在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研究空白。
    李艳洁历史17.9万字
  • 会员
    本书叙述了古代西方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初步知识。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西方人仅凭传来的中国丝绸和片段的传说,对遥远的中国有一点模糊的印象。在13-14世纪,蒙古帝国实现了东西方的大交通,马可·波罗等旅行家向西方人报告了他们在中国的亲历和印象。16世纪以后开始的大航海和蓬勃发展的中欧贸易,使中国最终进入到欧洲人的视野,成为他们努力探索的知识领域。
    武斌历史22.1万字
  • 会员
    演说辞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撤战争史》(以下简称《伯史》)中约占1/4篇幅,是其作品的特色。将演说应用到历史作品的传统中,修昔底德的演说辞是十分突出的。这种极具特色的写作方式也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和分歧。本书试图从修昔底德《伯史》中大量演说辞的视角出发,分析《伯史》中大量使用演说辞的原因,探寻演说辞的真实性,进而阐释修昔底德在《伯史》中大量运用演说辞的创作手法值得重视与借鉴。从而揭示演说辞所体现的那
    沈芝历史8.6万字
  • 会员
    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十个时代,彰显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历史观,即历史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理性不断解放的过程,历史进步的阶段基本上就相应于人类理性发展的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自由的增长本身也是自然的,因此人们有理由对于未来寄予无穷的信心和希望。
    (法)孔多塞历史13.1万字
  • 会员
    本书叙述了17-18世纪大批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到北京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与中国士大夫阶层密切接触,对中国文化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们撰写了大量的书信、报告和著作,翻译中国文化典籍,向西方广泛地介绍中国文化。特别是他们对孔子儒家思想的介绍,给欧洲思想界很大的启发,成为正在发生的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资源。
    武斌历史24.3万字
  • 会员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连续性学科出版物。本卷是总第20卷,设立“纪念白寿彝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人物志”“当代史学评论”“会议综述”等栏目,刊发22篇文章。
    杨共乐主编历史25.6万字
  • 会员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19ZDA261)阶段性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年度“双一流”建设重大标志性项目结项成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在交通方面,除了汉代以来传统丝路的利用以外,新的交通线得以开辟和利用;在交往方面,与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起通交和贸易关系;在交流方面,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内容都大大拓展而更加丰富。本书分十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丝绸之路。第一
    石云涛历史25.2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论著十余篇,论题集中于门阀政治的缘起、发展、特征以及魏晋南北朝时代在政治制度上的独特现象,外编收录书评两篇及祝先生的学术自述。
    祝总斌历史26.1万字
  • 会员
    《区域史研究》是由中山大学等九所高校内有着共同学术旨趣的一群学者联合创办的学术刊物。自施坚雅打破王朝国家历史叙述的范式,提出从区域的脉络解释中国历史结构的理论起,区域史研究成为学者们试图加深理解国家历史乃至全球历史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其核心问题,是历史上人们的互动如何形成在某个视角下有意义的“区域”。本刊即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展现区域史研究的当前动向、思考认识与最新成果。
    温春来主编历史18.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首次系统地梳理了英国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在全球史领域的研究实践:探讨了什么是全球史;分析了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的提出、全球史视野中的欧洲历史、对全球史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对全球史的宏观阐释框架;然后,在以欧盟为例考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本质的现实基础上,在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发研究全球史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巴勒克拉夫作为20世纪中期西方全球史的首倡者对全球史发展的学术贡献及其历史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