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行为研究
- 黄建新
- 1991字
- 2020-08-29 04:49:12
第四节 基本结构与创新之处
一 章节安排
本研究以构建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为目标,通过对农民工创业模式和影响创业的各种因素的比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农民工创业需求的社会支持体系。基于上述架构,本书分成九个部分,具体章节设置如下。
前面两章主要是提出问题。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以及界定相关概念,包括选题与研究目的、内容、理论取向,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研究进路、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创新点,侧重于研究背景、意义以及技术路线、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在探讨梳理劳动力资源与流动理论的基础上,对创业相关的研究文献做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第三章,农民工创业的历史背景与逻辑,偏重于从宏观层面描述农民工流动、创业与社会结构背景之间的关系,对农民工创业的“结构性”因素做纵向历史考察,从而考察农民工创业行为与社会支持、社会流动的关系。
第四章,农民工创业实践的调查分析。该部分主要通过实践调查和访谈资料,从复杂性和动态性两方面分析农民工创业路径、农民工创业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民工的创业模式与创业适应性。
第五章,生存理性主导下的创业实践的个案研究,根据个案的逻辑关系,以“故事”的形式阐述农民工创业的动力,通过具体发生的创业“故事”来反映他们的利益表达与实现状况;主要运用个案调查挖掘农民工创业演化过程、创业组织形式,偏重于考察农民工创业过程中的机会获得、资源利用,以及所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运用典型案例对该模型加以验证和解释,以便阐述农民工创业模式的适用性;同时,对农民工创业个案进行历时性的跟踪调查,从而形成创业环境的对比分析。
第六章,中间考察。这一章是对前几章的呼应,从更为微观的层面,对农民工的职业分层以及创业意识进行分析,结合H县W镇的案例分析,通过对该地农民工日常生活形态的考察,从一个侧面了解农民工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农民工的社会分层、流动方式,这样会使我们对农民工从打工到创业的形成、发展的路径有更清晰的理解。
第七章,社会流动与农民工创业意愿、需求、供给分析,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创业认知;并根据描述性统计,将农民工创业需求分为环境需求、政策需求、社会需求以及信息需求;最后开展农民工创业服务供给的案例研究。
第八章,基于农民工创业需求的优化策略,偏重于考察社会支持在农民工创业中的作用,构建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文化环境、服务环境支持体系,从而形成支持创业的政策转型和服务体系。
第九章,总结和展望,主要讨论农民工创业行为与社会支持、社会流动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农民工创业需要从“生存型创业”向“发展型创业”转变,农民工政策的制定要促进农民工的社会流动,要能够引导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双向流动就业与创业。最后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二 创新点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和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视角上的创新。对农民工的研究常常是“逆光”或者“负面”的刻画。本书试图从社会流动的独特视角来重新认识、了解变革社会中的农民工。从社会流动切入农民工群体的创业行为,对农民工创业的趋势与方向进行分析,可以形成对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社会流动的全面理解。在新阶段、新形势的背景下,农民工“顺向”的留城创业与“逆向”的返乡创业都可以成为他们向上流动的途径。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留城创业进行比较分析、跟踪调查,从而提出今后城镇化道路的突破点,是本研究的一个创新,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农民工难题的需要。
第二,理论上的突破。一是对流动的经济学和社会学两个视角的双重解读,扩展了社会流动研究领域。二是从社会学层面来看社会支持、社会组织,深化了对系统整合与社会整合概念的认识,是对组织理论研究的突破。三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拓展。在多样而多变的社会事实中,采用“过程-事件”的分析策略,将创业实践个案放在特定的动态事件过程中,揭示创业这一表象背后的代际传承、生活经历、人力资本、地方文化历史传统,这为所有相关问题的研究指明了探索的方向。虽然我们所观察的只是特定数量的创业实践对象,但其体现的是整个群体及其总体行为。因为,创业者的行动并不只是简单的个体行为选择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动态建构的过程。
第三,梳理出农民工创业形成的模式,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农民工创业成功与否,与创业模式的选择、扶持创业的力度有密切关系。目前对农民工创业的支持措施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没能搭建起资源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未建立起创业融资、信用担保(如在省、县、乡分级设立农民工创业担保基金)、法律保护制度等,这些研究成果可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决策和指导。
第四,基于案例分析和统计分析较为全面而深入地揭示了农民工创业的主要行为特征、农民工创业成长的内在机制,相关研究结论回应了国内外有关创业成长的理论进展,有助于相关理论的深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