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测定乙酸-水-乙酸乙烯在25℃下的液-液平衡数据。

2.用乙酸-水、乙酸-乙酸乙烯两对二元系统的气-液平衡数据以及乙酸-水二元系统的液-液平衡数据,求得活度系数关联式常数,并推算三元液-液平衡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

3.通过实验,了解三元系统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会三角形相图的绘制。

二、实验原理

液-液平衡数据是液-液萃取塔设计及生产操作的主要依据,平衡数据的获得途径通常有三种:①通过查阅经典数据手册获得;②通过一些经验关联模型计算获得;③通过实验测定获得。实验测定是获得液-液平衡数据的常用方法之一。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首先配制一定的三元混合物,在恒定温度下搅拌、充分接触,以达到两相平衡;然后待静置分层后,分别取出两相溶液分析其组成;再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出平衡联结线。这种方法可直接测出平衡联结线数据,但分析过程通常有一定困难。

第二种方法是先用浊点法测出三元体系的溶解度曲线,并确定溶解度曲线上的组成与某一物性(如折射率、密度等)的关系;然后再测定相同温度下平衡联结线数据,这时只需要根据已确定的曲线来决定两相的组成。这种方法测定平衡数据相对要容易些。

三元部分互溶体系的相平衡关系通常用三角形相图进行描述。三角形相图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直三角形两种。前者较易于将基本原理表述清楚,后者可应用普通的直角坐标纸描绘,描绘时较为方便。在目前的应用中,更常见的是正三角形相图。

正三角形相图如图3-4(a)所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各代表纯物质,如点A表示100%组分A。每条边上的点代表一个二元物系,越靠近某一顶点处,此顶点所代表组分在溶液中的含量(浓度或组成)越高。三条边都100等分,分别表示三个组分的百分数。如侧边BA上的标尺代表组分A含量的百分数。边BA上的点Q代表A、B的二元混合物,其中含A60%,含B40%,不含S(点Q较靠近顶点A,组分B的百分数可用线段QA代表)。

图3-4 三角形相图上的组成表示法

三角形内的任一点P代表一个三元混合物,其组成可用各条边上的长度表示。具体方法是:过点P作底边SB的平行线PE,交边BA于点E,以线段BE代表溶质A的含量(顶点A与底边SB相对);同理,作PF//BAPG//AS,以线段AFSG分别代表组分S和B的含量,参见图3-4(a)中各边标明的箭头及百分数的标尺。由于BEPH是一个平行四边形、PHG是一个正三角形,故有BE=HP=HG,此外还有AF=BH。故组分B、A、S的含量还可用三角形底边SB上的线段分别表示,如图3-4(a)所示。而且:

SG+GH+HB=SB  (3-9)

即  wB+wA+wS=100%

如图3-4(a)所示,点P的组成按上述线段的长度可从标尺读数为30%A、50%B、20%S。

直三角形相图与上述正三角形相图不同,除边BA与底边BS垂直以外,组分S的标尺改写在底边上(由左向右);组分B的标尺改写在与斜边平行的各条线上,如图3-4(b)所示。B的含量也可不另外标出,而由两坐标轴上查得wSwA后,按下式计算得到:

wB=100%-wA-wS

图3-4(b)中的点P代表同样一个三元组成:30%A、20%S、50%B。

三角形相图也可用杠杆定律(比例定律)来描述混合,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若在一组成以图3-4中点U代表的液体中,加入另一组成以点V代表的液体,则代表所得混合物组成的点Z必然会落在直线UV上;点Z的位置按照线段比ZV/ZU等于数量比mU/mV确定。

杠杆定律的应用可举例说明如下。一组A、B二元溶液的组成以图3-5中的点F代表,将溶剂S加入其中,所得三元混合液的总组成将以连线FS上的一点P代表,而点P的位置符合下述比例关系:

PF/PS=mS/mF  (3-10)

图3-5 杠杆定律示意

当逐渐增加溶剂S的量,点P将按这一比例沿FS线向顶点S移动。至于混合液中A与B的比例则不因S的加入而变化,即与原二元溶液的比例相同。

在一定的温度下,部分互溶两溶剂B及S的平衡组成,以图3-6中底边BS上的两点PQ代表。若B、S二元混合物的总组成以线段PQ上的一点M代表,它将分为组成分别以点P及点Q代表的两个平衡液相,其质量比按杠杆定律为:mP/mQ=MQ/MP。若溶质A在溶剂B或S中都能完全互溶,对混合物M逐渐加入溶质A,所形成的组成点将沿MA移动,如图3-6中的M1M2、…。如这些混合液也包括平衡共存的两个液相,其组成以点R1E1R2E2、…代表,则直线R1M1E1R2M2E2、…称为联结线或共轭线。

图3-6 三角形相图上的联结线和溶解度曲线

随着加入A量的增多,各对平衡液相(共轭相)的组成一般是互相接近,即图3-6中联结线段的长度有:

PQ>R1E1>R2E2>…

当A的加入量大到一定程度时,混合液的组成抵达图3-6中的点J处,分层现象开始消失。继续加入A,混合液将一直保持均相状态。

将联结线两端依次连成一光滑的曲线,如图3-6中的PR1R2R3JE3E2E1Q,称为溶解度曲线。如图3-6所示,曲线下所包围的区域为两相区,曲线以外的区域则为均相区。

联结线和溶解度曲线一般是用由实验测得的平衡数据作出的。对于乙酸-水-乙酸乙烯这个特定的三元物系,由于分析乙酸含量最为方便,因此可先采用浊点法测定溶解度曲线,并按此三元溶解度数据,对水层以乙酸乙烯及乙酸为坐标进行标绘,对油层以水和乙酸为坐标进行标绘,画成曲线,以备测定联结线时应用。然后配制一定的三元混合物,经搅拌、静置分层后,分别取出两相样品,分析其中的乙酸含量,由溶解度曲线查得另两组成的含量,在三元相图中描出这两个点,连接它们即为一条联结线。

采用浊点法测定溶解度曲线如图3-7所示。先在一定温度下配制不同浓度的一些HAc-H2O溶液,然后分别滴入VAc,当溶液出现浑浊时记录数据,计算其浓度可在三元相图中分别描出点F1F2、…,依次将这些点连成一光滑曲线可得溶解度曲线的左半支;然后在相同温度下配制不同浓度的一些HAc-VAc溶液,然后分别滴入H2O,当溶液出现浑浊时记录数据,计算其浓度可在三元相图中分别描出点H1H2、…,依次将这些点连成一光滑曲线可得溶解度曲线的右半支。

图3-7 溶解度曲线测定示意

测定联结线的方法如图3-8所示。在相同温度下配制一定的三元混合物,经搅拌、静置分层后,分别取出两相样品,分析其中的乙酸含量,由溶解度曲线查得另两组成的含量,在三元相图中描出这两个点R1E1,连接它们即为一条联结线。同样,可测得其他联结线。

图3-8 联结线测定示意

若已知互溶的两对二元气-液相平衡数据以及部分互溶对二元液-液平衡数据,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可求出各对二元活度系数关联式的参数。由于Wilson方程对部分互溶体系不适用,因此关联液-液平衡常采用NRTL或UNIQUAC方程。

当已计算出HAc-H2O、HAc-VAc、VAc-H2O三对二元物系的NRTL或UNIQUAC参数后,可用Null法求出。

在某一温度下,已知三对二元的活度系数关联参数,并已知溶液的总组成,即可计算平衡液相的组成。

令液相的总组成为xiF,分成两液层,一层为A,组成为xiA;另一层为B,组成为xiB,设混合物的总量为1mol,其中液相A占Mmol,液相B占(1-M)mol。

i组分进行物料衡算:

xiF=MxiA+(1-MxiB  (3-11)

若将xiAxiBxiF在三角形坐标上标绘,则三点应在一条直线上。此直线称为共轭线。

根据液-液平衡的热力学关系式:

   (3-12)   

式中 

将式(3-12)代入式(3-11)得:

   (3-13)   

由于∑xiA=1及∑xiB=1

因此,

经整理得:

   (3-14)   

对三元物系可展开为:

γiA是A组成及温度的函数,γiB是B组成及温度的函数。xiF是已知数,先假定两相混合的组成。由式(3-12)可求得K1K2K3,式(3-14)中只有M是未知数,因此是一个一元函数求零点的问题。

当已知温度、总组成、关联式常数时,求两相组成xiAxiB的步骤如下。

①假定两相组成的初值(可用实验值作为初值),求Ki,然后求解式(3-14)中的M值。

②求得M后,由式(3-13)求得xiB,由式(3-12)求得xiA

③若满足判据

则得计算结果,若不满足,则由上述求出的xiAxiB求出K3,反复迭代,直至满足判据要求。

三、实验装置

【设备参数】

(1)数显气浴恒温振荡器

温控范围:室温~60℃。

振荡频率:50~300r/min。

振幅:20mm。

运动方式:回旋/往复。

托盘尺寸:440mm×370mm。

工作电源:220V±10%;50Hz±1Hz。

(2)ARE磁力搅拌器

加热功率:630W。

使用温度:室温~370℃。

加热盘直径:155mm。

转速:0~1200r/min。

最大搅拌容量:15L。

(3)玻璃水槽

容积:2L。

直径:200mm。

(4)超级恒温水浴

温度范围:5~95℃。

温度波动度:0.05℃。

泵流量:10L/min。

工作电源:220V±10%;50Hz±1Hz。

【流程图】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测定示意图如图3-9所示。

图3-9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测定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

①称50g左右NaOH固体,将其用蒸馏水溶解制成NaOH饱和溶液,放置待其澄清。

②用移液管移取5mL澄清的NaOH饱和溶液至容量瓶,将其定容到1000mL。

③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0.44g,将其加入一锥形瓶,用少量蒸馏水将其溶解。

④滴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定容好的NaOH溶液对其滴定,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

2.溶解度曲线左半支的测定

①在100mL具塞瓶中分别加入HAc1g、2g、3g、…、19g;然后分别加入去离子水19g、18g、17g、…、1g。将这些瓶子编号,放入摇床后,设置温度为25℃,摇匀。

②用10mL玻璃注射器吸取VAc,用分析天平称重,记录数据。

③将VAc依次滴入编好号的HAC-H2O中,观察溶液现象,当刚好出现浑浊时停止滴加,将注射器称重,记录数据。

3.溶解度曲线右半支的测定

①在100mL具塞瓶中分别加入HAc1g、2g、3g、…、19g;然后分别加入VAc19g、18g、17g、…、1g。将这些瓶子编号,放入摇床后,设置温度为25℃,摇匀。

②用10mL玻璃注射器吸取去离子水,用分析天平称重,记录数据。

③将去离子水依次滴入编好号的HAC-VAc中,观察溶液现象,当刚好出现浑浊时停止滴加,将注射器称重,记录数据。

4.测定平衡联结线

①配制在部分互溶区的三元溶液约30g,预先称取它们的质量,将它们加入一准备好的三角瓶中,将其放入已调节温度为25℃的玻璃水槽中,加入转子电磁搅拌20min,静置恒温10~15min,使其溶液分层达到平衡。

②将取样管移至油层液体层。将洗净、干燥的玻璃注射器称重,吸入空气5mL,接取样管,缓慢排出空气后,吸取油层液体约1mL,将注射器称重。

③将注射器内液体移入一广口三角瓶,用去离子水冲洗注射器,液体全部收集到该三角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液,用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对其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④将取样管移至水层液体层。将洗净、干燥的玻璃注射器称重,吸入空气5mL,接取样管,缓慢排出空气后,吸取水层液体约1mL,将注射器称重。

⑤将注射器内液体移入一广口三角瓶,用去离子水冲洗注射器,液体全部收集到该三角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液,用配制好的NaOH标准溶液对其进行滴定,记录数据。

五、注意事项

1.移动取样管时一定要缓慢,用注射器吸出液体前一定要缓慢吹入空气,以防混入其他液体。

2.测定溶解度曲线时,一次只能打开一个具塞瓶的塞子,以防液体的挥发。

3.搅拌转子、瓶子每次使用前必须要洗净、烘干。

4.将两液相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时,注意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换算。

六、数据记录

浊点法测溶解度曲线样表见表3-2,联结线测定数据样表见表3-3。

表3-2 浊点法测溶解度曲线样表

表3-3 联结线测定数据样表

七、报告要求

1.在坐标纸上描出乙酸-水-乙酸乙烯在25℃下的溶解度曲线。

2.描出乙酸-水-乙酸乙烯三元物系的平衡联结线。

3.用乙酸-水、乙酸-乙酸乙烯两对二元系统的气-液平衡数据以及乙酸-水二元系统的液-液平衡数据,求得活度系数关联式常数,并推算三元液-液平衡数据,与实验数据比较。

八、思考题

1.温度和压力对液-液平衡有什么样的影响?

2.试述作出实验体系液-液平衡相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