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绪论

1.1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廉价劳动力的高投入,所推动的粗放型、外延型、速度型的增长方式造成了诸多弊端,如经济效益低、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等(李克军,2004)。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我国适时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对实现工业化目标提出的重大方针。我们要全面认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丰富内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与传统工业化方式相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新”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信息技术和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在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实现信息化。二是“新”在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将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来取代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建设”的老工业化道路。三是“新”在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竞争激烈,但绝不能效仿发达国家以牺牲就业来实现工业化(王玉珍,2004)。

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机遇。知识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知识经济区别于资源经济,它不以大量的物质资源为基础,而是通过不断创新知识和对知识的广泛应用为主要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且取之不尽的资源与动力。知识的社会科学成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很高。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使国内资源得到最为充分的合理配置,为其自身发展获得资金、技术和信息,促进工业化转变。技术的更替往往为跳跃式发展提供机遇。新型工业化道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世界科技大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我国国情及外部国际环境,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正确、客观地认识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消除工业化进程中的障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

本书的选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即“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借鉴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深入研究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并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和模式,这一课题的选择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1.1.2 研究目的

(1)纵观我国工业发展进程,分析当前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准确地认识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为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参考。

(2)通过总结国外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分析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走过的工业化模式对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3)在对国内外工业化发展历程分析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特征,并依据这些内涵和特征构建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测度评价体系,从而对全国及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测算,对各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和分析。

(4)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工业化发展之路,丰富工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1.1.3 研究意义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工业化已升至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呈现出一系列不同以往的阶段化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研究和提出“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我国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课题。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个重大命题。为了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什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如何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科学回答,并提供理论支撑。

在不同的国家新型工业化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就工业化本身来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具有一些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道路不同的特点。为了提高我国推进工业化的速度、提高工业化的质量、避免一般工业化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必须超前考虑工业化的“新型”特征和中国特色。

从各国工业化进程来看,工业现代化赶超一直是后发国家发展的主题。历史上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时都接近甚至超过100年,而日本等后起工业化国家所用时间则基本上少于50年,特别是像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国家虽然是在20世纪60年代才起步,却仅用2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曾历经一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积极发挥创新驱动也就是许多后发国家现代化赶超战略取得成功,保持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依靠创新来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因此,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研究不但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理论支撑,丰富和完善了工业化的理论,而且由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路径和模式,并在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