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太阳病,二日,反躁,反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鞕,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

“太阳病,二日,反躁”者,此病至二日,为阳明主气之期。症见反燥者,是为邪气欲传其经,故而见有此证也。第4条:“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反熨其背,而大汗出”者,此用火以熨背,欲发其表汗,是为用法之不当,火热之气,内加于阴,故使大汗出也。
“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者,此大热入于胃腑,以劫其胃津,胃中干燥,则为之躁烦,又必发为谵语也。
“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此病至十余日,阳气来复。正与邪争,则为之振栗;阴津内充,则为之自下利。此振栗与自下利,是为病之欲解,非更有他变也。
“故其从腰以下不得汗”者,此言其未解以前,亦仲景之自注也,是为大热入胃,蒸发津液于上,故从腰以下不得汗,病为上热而下寒,其汗出只在于上也。
“欲小便不得”者,此其寒在于下,虽欲为小便,因其阳虚于下,故而溺不得通也。
“反呕”者,此大热在于上,迫胃气以上升,有失于下行之功,故而更为反呕也。
“欲失溲”者,此病之阳气虚于下,气化不得行,故而膀胱不固,又复为欲失溲也。
“足下恶风”者,此上实者,不畏于风;下虚者,则畏风之所袭,故为足下恶风也。
“大便鞕,小便当数,反小便不数及不多”者,此大热入于胃,当证为大便硬、小便数。今反而小便不数及不多者,是为津液还入于胃中,其大便之硬者,将欲自解也。
“大便已,头卓然而痛”者,此先之不大便,则阳气不得下行,后之大便已,则阳气得以下行。因其在上之阳气,突然降之于下,故头部卓然而痛也。
“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此谷气者,胃中之阳气也。其人阳气下虚时,足下恶风,今其阳气不虚,故为足心必热也。
:本条论太阳病,反熨其背之致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