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书余下的研究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章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决定理论和母国经济效应理论。对外直接投资决定理论包括垄断优势论、产品生命周期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等,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经济效应理论包括OFDI的产业转移效应理论、逆向技术溢出理论、劳动要素效应理论。再次,梳理了国际贸易经典理论。出口增加值的基础理论仍然是国际贸易理论,从产业间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内贸易理论梳理了出口贸易基础及贸易结构的决定。产业间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包括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新要素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产品内贸易理论包括传统贸易理论的拓展理论和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组织理论。最后,通过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决定理论和母国经济效应理论,揭示OFDI与母国贸易基础的关系,建立OFDI与母国出口增加值规模及要素含量的理论联系,建立本章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增加值发展现状。OFDI的现状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时间变化趋势分析、跨国比较分析、行业构成分析、流入地区分析、国内区域构成分析、投资主体分析和投资方式分析。出口增加值现状分析包括:总量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增加值行业结构特征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特征及与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变化特征及与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通过上述现状分析,一方面揭示OFDI与出口增加值的总体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与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反映中国与其他贸易强国的差距,揭示中国OFDI和出口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增加值规模及其行业结构的影响。本章深入分析了OFDI影响出口增加值规模和结构的特定性机制,认为水平OFDI和垂直OFDI对出口增加值有差异化的影响。提出水平和垂直OFDI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IV-GMM分析方法,分析两种OFDI对出口增加值规模和行业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OFDI的时间滞后效应。

第五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影响。文章拓展了Feenstra和Hanson的理论模型,同时考虑顺—逆分工梯度OFDI,从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视角,研究了发展中国家OFDI对母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发现存在价值链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利用2003年到2009年WIOD数据测算中国对64个国家的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OFDI对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效应及全球价值链转移效应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大小。

第六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影响。文章从技术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和总量效应三个方面提出简单的分析框架,采用WIOD数据测算出中国对84个国家的出口国内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中国OFDI对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影响和三种特定机制的存在性。进一步的,文章还研究了不同动机OFDI的差异化效应,以及OFDI对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不同影响。

第七章是本书的结论、启示与不足。结合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增加值规模及其行业结构、劳动结构、技术含量的研究结论,从垂直—水平OFDI、顺—逆分工梯度OFDI和不同动机OFDI角度,提出促进出口增加值规模增长、结构转型和技术含量提升的政策建议。针对本书的研究局限,展望未来的研究可能。


[1] 具体测算方法见第四章。

[2] 数据来自UNCTAD。

[3] 由笔者计算得到,具体测算方法参见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