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研究
- 毛海欧
- 2894字
- 2025-02-22 02:14:25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本书不仅研究出口增加值规模提升问题,还重点关注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问题。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按照产品最终产出形态的结构升级研究存在谬误,那么,本书将研究视角由产品的最终产出形态转向要素含量,从劳动含量结构和技术含量两个角度研究出口贸易转型升级问题。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完善为出口增加值的相关指标测算提供了可能,OFDI经典理论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框架图如图1-2所示:
图1-2 本书的研究思路及框架
其一,建立理论分析框架。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出发,掌握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及其对母国的经济效应;通过梳理经典贸易理论,了解出口贸易及出口增加值的基础及决定因素;以贸易基础为中介,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增加值联系起来,形成理论分析框架,探讨OFDI改变出口增加值规模、行业结构、劳动结构和技术含量的机制,建立OFDI与出口增加值的理论分析框架。就出口增加值规模和行业结构而言,基于全球价值链布局特征将OFDI区分为垂直和水平OFDI,进行两种OFDI影响母国出口增加值规模和行业结构的机制分析。就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而言,本书在Feenstra等(1997)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发展中国家角度,综合考虑顺—逆分工梯度OFDI,建立OFDI改变母国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就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而言,本书从其概念内涵出发,从技术效应、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和出口总量效应三方面建立OFDI与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关系的分析框架。
其二,分别总结分析中国OFDI和出口增加值的发展现状。OFDI的现状分析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OFDI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跨国比较分析、行业构成分析、国别构成分析、国内区域构成分析、投资主体分析和投资方式分析。出口增加值现状分析包括:出口增加值总量变化趋势分析,出口增加值行业结构特征及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特征及与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变化特征分析。通过上述现状分析,一方面揭示OFDI与出口增加值的总体特征和相关联系,另一方面通过与典型国家的比较分析反映中国与其他贸易强国的差距,揭示中国出口面临的问题。
其三,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理论机制或假说。本书研究的是中国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实证分析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在探讨垂直和水平OFDI改变母国出口增加值规模和行业结构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垂直和水平OFDI的测算方式,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垂直和水平OFDI资本存量对出口增加值规模和行业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OFDI的时间滞后效应。二是基于OFDI与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区分顺—逆分工梯度OFDI,用出口增加值高技术劳动占比作为劳动结构的替代指标,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理论模型提出的待检验假说,并识别价值链升级机制和逆向技术溢出机制的存在性。三是提出OFDI改变母国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简单分析框架,为验证技术效应、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和出口总量效应的存在性,本书提出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集约边际、结构边际和总量边际,采用跨国面板数据检验OFDI对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效应及相应影响机制的存在性,进一步的,本书分别检验了不同动机OFDI对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差异化影响,比较分析了OFDI对中间品、资本品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不同影响。
其四,总结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OFDI和出口存在的问题,从OFDI角度提出优化出口增加值结构、提升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二 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书遵从标准化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演绎法、局部均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具体说明如下。
(一)文献研究法
梳理现有OFDI经典理论、贸易经典理论、OFDI与出口相关研究、OFDI与母国产业结构相关研究、OFDI与母国技术相关研究的文献,掌握OFDI与母国出口增加值的基本联系。同时,梳理出口增加值的有关研究,一方面掌握研究的前沿进展,另一方面把握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确定后续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归纳演绎法
OFDI与出口增加值规模、行业结构和技术含量的关系研究较难建立数理分析模型,本书基于现有理论和研究基础,通过归纳演绎方法,建立OFDI及不同类型OFDI影响出口增加值规模、行业结构和技术含量的分析框架,以研究其中的影响机制。
(三)局部均衡分析法
在研究OFDI与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关系时,本书在经典理论分析模型基础上,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分析顺—逆分工梯度OFDI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对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影响。
(四)投入产出分析法
出口增加值规模及其行业结构、劳动结构和技术含量指标均不能直接得到,本书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测算相应指标值,得到本书研究对象的基本统计数据。
(五)统计和计量分析法
首先,目前缺乏水平和垂直OFDI的直接衡量指标,因此本书构建出水平和垂直OFDI资本存量的测算指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其次,根据测算得到的出口增加值相关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描画分布图形等统计方法分析出口增加值的相关特征。最后,采用跨国面板数据,建立合适的计量检验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IV-GMM方法、系统GMM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
(六)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思想在文章多处均有体现。首先,在现状分析部分,重点比较了中国出口增加值行业结构、劳动结构、技术含量与其他典型国家的差异,反映中国与贸易强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揭示中国出口存在的问题。其次,在理论和实证分析部分,比较分析了水平、垂直OFDI和顺—逆分工梯度OFDI的差异化影响,同时,还比较了不同动机OFDI对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的不同影响。
三 研究创新之处
本书研究了OFDI对出口增加值规模及其行业结构、劳动结构和技术含量的影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拓展和补充:
第一,本书将OFDI与出口的关系研究延伸到出口增加值。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出口总值不再能代表国内生产的出口,OFDI对出口增加值的影响机制可能与出口并不相同。因此,研究OFDI与出口增加值的关系是具有创新性的。
第二,将出口增加值问题的研究扩展到出口增加值行业结构、劳动结构、技术含量问题上,是对该问题研究的扩展和深化。目前出口增加值相关研究较多关注其规模测算问题,内含要素及相应结构尚未得到相应关注。
第三,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水平和垂直OFDI问题。由于官方统计数据未汇报垂直和水平OFDI存量,因此关于水平和垂直OFDI的相关研究比较缺乏。本书基于境外投资合作企业(机构)名录的微观数据,提出相应的测算方法,得到行业和国家层面的水平、垂直OFDI资本存量,从而实现对水平和垂直OFDI的实证研究。
第四,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研究了顺—逆分工梯度OFDI对出口增加值劳动结构的影响。现有的理论研究大多从发达国家角度研究顺分工梯度OFDI与母国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而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理论还比较缺乏。实际上,发展中国家的顺—逆分工梯度OFDI并存,缺乏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逆分工梯度OFDI分析。
第五,现有OFDI与出口技术水平的研究大多从逆向技术溢出机制解释和验证,本书从技术效应、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和出口规模效应三个机制出发,建立分析框架,并提出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及其三元边际测算指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OFDI影响出口增加值技术含量的多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