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雲 胡明樹 謝加因 呂志澄

華南兒童文學運動及其方向

華南的兒童文學運動,在抗戰後期到現在,尤其是香港的今天,可以說是萌芽的時期。在書籍出版方面,在理論方面都有着這個表現。

雖然這「芽」是很嫰小,而且植在荒蕪的土地上,但是我們决不能否認它是在「欣欣向榮」的特別「向」的問題,在今天值得提出來討論和研究的。

如果五四運動是基於反帝與反封建,而以民主與科學為它的口號,那麼在華南的兒童文學所表現的,正是和這精神相吻合,而且,為了時代和客觀環境的改變,它將會更跨進一步。

但是,華南兒童文學所表現的五四精神,並不是直接的受了五四運動所影響。全國的兒童文學運動,都不是直接受五四運動所引起的。不過一切影響文藝運動的因素也就影響了兒童文學。雖然它的發展是很遲,到成人文藝運動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它才抽着芽,才給少數園丁們注意。

一 世界兒童文學的主流和中國兒童文學運動

世界兒童文學在歷史上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是訓蒙時期。第二、是文藝的,教育的兒童化的時期。第三、社會性的新興兒童文學時期。在第一個時期中,兒童本身的需要是全被忽畧了的,它是從成人的觀點出發,以說教式的方法寫的,這個時期,已給新教育學說興起時,為文藝的,教育的,兒童故事所替代了。這時期,以安徒生為一個革命的代表。就是第二時期。直到現在,他的童話還是給孩子喜愛着的。第三個時期,我們試以匈牙利童話家妙倫和蘇聯的作家斑台萊耶夫做代表,在蘇聯和美國也有好些優秀的作家,以寫現實的兒童生活做對象。但這祗是二十世紀才開始,對第二期的童話,仍未能完全揚棄,而且還有着內在的矛盾。

中國幾千年以來,都極少給兒童看的書,如果勉強把教兒童的書也當做兒童文學的話,那就完全是訓蒙式的課本。如勸學詩,三字經,顏氏家訓之類,這些課本很快就給成人讀的四書五經所替代了。踏進了民國,經過五四運動之後,文字得了解放,兒童文學才漸受人注意。這時期的兒童文學,可說是完全受了外國的影響。除了歐美之外,繪圖方面,是受着日本的影響的。創作童話方面,可說,葉紹鈞先生為開山始祖。他著有「稻草人」與「古代英雄的石像」兩本書,可說是文藝的教育童話。但當時別的兒童文學就差不多純粹歐美作風的了。索性說一半是翻譯,也不錯的,當時為了客觀的要求,兒童書大量的印行,而關於兒童文學的研究,也有人提出了。從民國十六起至廿三年為全盛時期,尤以廿二三年為最盛。各書局印書之多也是空前的,杭州的中國兒童時報在此時出版,申報也闢了專欄給兒童,專印兒童書籍的兒童書局也在此時成立。影響較大,內容較充實,態度較嚴肅的是「開明少年」,也出版了,這是側重少年時期的兒童刊物。在九一八,民族的覺醒心把兒童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階段,以現實生活做題材,勇敢地推翻歐美童話的傳統的有少年出版社,張天冀,蘇蘇,賀宜等是其中最有名的。不過那時較注重的為較年長的兒童。

二 華南的兒童文學是怎樣萌芽的

七七戰火起了,出版界首蒙厄運,中華書局的「小朋友」先告停版,商務印書館的「兒童世界」和「兒童畫報」都先後停刊。進步教育出版社的「新兒童」,就在這抗戰期中創刊,太平洋戰事前,它成為各地華僑唯一的兒童期刊(星島兒童祗在香港),太平洋戰爭後,它遷到桂林,一直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兒童刊物(淪陷區除外)。至抗戰勝利後,才被廹遷到香港,成為較廣銷於南方及海外華僑兒童,而遍及全國各地的。這個在艱苦中支撐了八年的期刊,到全國出版業那麼凋零的時候,仍然握取雜誌中最多定戶,發行網最廣,從銷數上,它一直是數一數二的。政協破壞後,國內政治的低氣壓把許多文化教育者廹來了香港,兒童文學又受到了新的注意。一九四七年香港文協成立了兒童文學研究組。音樂作家也出版了「兒童音樂」(現在已停版了)。許多大報紙都相繼出版兒童特刊來爭取讀者,華僑報的「兒童週刊」是一個擁有最多熱心讀者的副刊。星島報的「兒童樂園」在一九四八年創刊。大公報「家庭」週刊曾出版過四分之一的兒童園地。文匯報在一九四九創刊了以少年為對象的「新少年」,而獨立的兒童期刊則有「兒童文學連叢」,讀者對象擴大到少年裏去則有「學生文叢」,和「香港學生週刊」。這些刊物,一般來說,都是朝向了反帝反封建的路,指向着新中國的教育方針,科學的,民主的,與勞動的。上海方面,有「兒童故事」和「兒童知識」,但稍有社會性的故事童話,都寄來香港發表。此外各地的兒童刊物祗銷流於本地的,這裏並不細述。這裏值得一提的為讀者的活動:香港的幾個刊物都有它的讀者會。「新兒童」的讀者會出版「童聲」和「大眾校園」是公開發行的兒童刊物。華僑日報「兒童週刊」的一半地位,是讀者自己編的。

單行本出版的兒童讀物,有「業餘」出版的「列寧的童年」,力羣出版「洋囡囡奇遇記」,前進書局出版的「美麗的瞎子島」,學叢出版的「大鉗蟹」,初步出版的「阿麗的日記」,「阿麗漫遊童話國」,現代出版的「海灘上的裝甲部隊」,文化出版的「少年航空兵」。叢書出版有新民主出版的「新中國少年叢書」已出:「可愛的東北」,「小霸王學民主」。中原的「少年叢書」已出:「小米鼠」,「北極漫遊記」,「我的家庭」,「我的學校生活」,「興趣的數學」,「水的故事」。學生書店的學生小文庫已出:「上水四童軍」,「讀書的故事」,「森林的故事」,「黑帶」,「龍鬚島歷險記」。智源書局出版的「新中國兒童文庫」已出:「帶燈的人」,「大笨象旅行記」,「蜘蛛國王」,「俄羅斯童話」。文化供應社再版少年文庫十八冊,童心出版社的「小黑子流浪記」,少年出版社的「金鴨王子」,進步教育出版社將一部分「新兒童」裏的材料編成叢書五十冊:「慶雲短篇童話集」,「螢燈」,「桃金娘」,「金河王」,「美滿王子」,「飛金幣」,「路燈」,「雲妮寶寶」,「慶雲短篇故事集」,「頑童什記」,「小同伴」,「雲姊姊的信箱」,「圖畫信集」,「我底童年」,「名人傳記」,「中國小主人」,「國慶日」,「國王的試驗」,「地球的故事」,「國史講話」,「妙兒的妙計」,「猜謎遊戲」,「詩與畫」,「詩的欣賞」,「文章健美院」,「兒童作品選集」。傳記畫方面有「少年毛澤東」,雖然作者並不專以兒童為對象,但所寫的旣是一個偉人的童年,又是以兒童所歡迎的方式寫成的,最近在文壇上引起多次討論的「蝦球傳」,成為許多兒童愛讀的作品。

這些數字雖然不算多,但是一九四九年在香港政府註冊出版的書的總額只有一百多種。在比重上,兒童文學是值得誇耀的創作。而更值得提起的,就「少年航空兵」,他以較明朗的手法寫出新中國的輪廓,雖然他的對象是少年,而且好些地方也受過批評,然而它來代表第三個時期,社會性的童話,那却是頗為典型。

有關兒童文學的活動,也限着兒童文學的進展而蓬勃起來,一九四一年香港青年會舉辦兒童劇塲,曾演出二十次,有兩次是招待街童的。一九四二年「新兒童」在桂林公演兒童劇,曾經收得良好的效果,以後幾年,公演之劇「中國小主人」在兩廣地方,曾上演八十多次,以都市的童匪問題為對象劇本「一雙小脚」,亦曾在廣州香港公開演出,勞工學校曾上演新型歌舞劇「幸運魚」,這都是公開演出的。一九四一年兒童圖書館運動在香港曾作有力的提倡,籌備工作亦經開始,而且先以街童為對象的,因香港淪陷而停頓了,傀儡戲在一九四四年起,廣西方面也頗為熱鬧一時,溫濤并出版劇本「樂園的創造」一種。一九四六年中國傀儡劇團也曾在香港上演過多次。到接近勝利的今年,更走上了實踐之路,學校方面曾有戲劇的演出,傀儡電影「大樹王子」作一個空前的大胆嘗試。在主題和藝術方面,我們都寄予他很高的希望,這綜合了藝術,文學,音樂,教育的戲,快要和大家見面了。今年的兒童節,「新兒童」,「兒童文學連叢」,華僑報的「兒童週刊」,「香港學生」,「學生文叢」的讀者們組織了聯誼旅行,是兒童羣的一個空前盛舉。兒童文化工作者並在這節日發表了共同宣言,在各報出版特刊,明顯的宣示了在今天的工作方向。並且成立了聯誼會,以後展開更多的更實際的工作。

在一般報章上,兒童文學批評也不時的出現,時而也有些童話在大人的報章上出現。

這樣,可算粗粗的一個華南兒童文學運動的輪廓,這個進展,不僅是編者,作者主觀上的認識和努力所致,同時却是受了客觀的歷史的動力推動的。

三 自我檢討與今後的展望

在這短短幾年間,華南的兒童文學運動把世界的兒童文學主流迎頭趕上去,時間是如此之短,而環境且又受到許多條件上的限制。發展上自然有許多未達到理想的。我們試檢討這短短幾年間所得的經驗教訓,來展望我們今後工作的方向。

兒童文學比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相對而言)更富於指導性和教育性的,它在讀者中所引起的作用遠超乎說明和表現。對讀者的影響愈深,對讀者所負的責任也更大。兒童為未成熟的個體,不如成人們對讀物有那麼強的判斷力。一方面我們應就兒童的可型塑性給以健全的教育,一方面應就兒童的豐富想像力而加以培養,使之從少就養成創造能力。好的兒童文學應具有下面的幾個功能:(一)啓發智慧,(二)豐富生活與經驗,(三)培植想像力,(四)養成一個健全的理想與生活態度,(五)增加知識,(六)養成良好習慣——包括閱讀興趣,(七)適應兒童需要。兒童文學旣以新中國的民主的,科學的,勞動的文化教育方針做我們創作的方針,那麼我們便應以這些做我們的中心,通過了各種文藝形式,以能適應兒童的心理,在兒童的生活和經驗領域內,所能了解、所樂於接受的題材與處理方法,發揮兒童文學的最大的功能。

目前我們能否達到這理想呢?其癥結又在什麼地方呢?

第一、它還不曾普及到全中國的兒童。在地域上,它側重了都市的兒童,而忽畧了農村的兒童;在程度上,它側重了較年齡大些的,高小以上的兒童。並且關於實際生活的故事很少。不能達到農村,還可說有一部分是經濟的問題,但是忽畧了較年幼的兒童,與缺乏實際生活的故事,那就是創作能力與注意上的問題了。

第二、關於科學常識思想的書籍和文章,雖然有,却還少得很。而且還不及一個純粹的童話故事來得有吸引力。(重慶有科學兒童期刊出版,印刷不好,銷行也不廣。)對「科學的」這要求,未能達到。

第三、以提倡勞力,勞動的作品,算是少之又少,這又對「勞動的」這要求,未能達到。

第四、在創作的形式方面,只偏重於文學的,而文字中又偏重於童話與故事。以至最吸引兒童的連環圖畫,圖畫故事書,歌謠、唱遊、戲劇、音樂的材料都很缺乏。

我們並不抹殺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給兒童文學以好的機會發展,可是反求諸己人材缺乏,寫作的人少,實在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兒童文學是文藝和教育的結晶品,但是一般來說,現在的兒童文學却表現了這兩者的分了家。現在的兒童文學寫作者大多數是文藝作者,不能深懂兒童心理,和不是生活在兒童中的。另一方面,却是對專門科學是短而不精而接近兒童的教師與專家們,則又因缺乏寫作的經驗和興趣,沒有參加兒童文學的寫作。這就是說明了為什麼祗側重於一部份兒童,與缺乏兒童生活故事,科學常識,思想的故事與文字以外的兒童文學。

今後的兒童文學作者,應該把文藝和教育融成一片。本是一個文藝作者的,就應該多懂兒童,多接近兒童,而原來是從事教育的人,就該學習寫作的技巧,勇敢地嘗試。另一方面,兒童文學作者應和專家們互相學習,使將來關於專門學識的兒童文學,旣正確又富吸引力。

從過去的經驗中,許多長大了的兒童讀者漸漸的有了服務兒童,和為兒童寫作的理想。從讀者羣中找新作者,也是我們的一個工作。

說兒童文學的新階段是社會性的兒童文學階段,並不是說就把我們的題材刻板地集中在寫實方面。過去的兒童文學裏的許多優點仍值得我們批判地接受和學習的。目前我們的創作故事,十之八九是針對着那不滿人意的現實社會,因而忽畧了其他的方面。一方面我們過高地估計兒童,不認清他們是未成熟的個體,他們還是儲蓄中的社會力量,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狀態都和我們有距離的。所以現在的兒童文學的讀者羣往往是較長的兒童,而是青年,甚而且在幼年與年齡大些的兒童的當中,還不能取去了傳統童話的地位。這就說明了現在的兒童文學大多是成人作者的觀點出發,而不是以兒童讀者為中心的。這却是無形中因襲了訓蒙式的時期的毛病——不是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

以現實昭示給兒童,讓兒童從生活中去學習,並不是說只是注意認識現實,而是注意認識現實後所引起的教育效果。在兒童所能接受的範圍內,我們不妨暴露社會的黑暗面,但都要記得這只是為了刺激起對光明的憧憬,而不是引起消極的厭惡和畏懼,或是不良的暗示的。

一篇作品裏當然有它的中心——就是說有教育意義的,但是「教育的」與「教訓的」不同,就是前者是從廣義的教育意義說,着重的在受教者,而後者就是教條式的教訓,着重的在那教訓者。我們的兒童文學就該是教育的而不是教訓的。在新的教育方針之下,兒童文學就有它的新的內容。在創造新的兒童文學的過程中,外國的兒童文學,我們不妨批判地接受,好的還可以大量繙譯。固有的民間傳說,與歷史故事,民謠,有着很合推廣的民族形式,我們亦應將之重新編寫,務使這新創的兒童文學,能適合新中國兒童的需要。

四 幾項建議

為了廣泛的引起對兒童文學研究的興趣,與提高兒童文學的素質,我們提議:

一、全國文協總會下所分之五部門加上兒童文學部門。

二、文藝批評者及書評家多注意兒童文學評論。

三、師範學校以兒童文學為必修科,且注重實踐。

四、提倡建立有關兒童文學的機構如:兒童圖書館,兒童劇塲,兒童博物館(包含科學館與藝術館)。廣泛的提倡有關兒童文學的活動,如故事演講比賽,讀者會,電化教育,集體研究,集體創作……等。

五、一切兒童團體中,應儘量提倡兒童文學的活動,和廣泛地讓兒童文學作者到兒童中間參加體驗。

六、鼓勵一切有關兒童文學的研究,兒童的閱讀興趣及能力測驗尤其需要。

選自《文藝三十年》,香港:中華全國文藝協會香港分會編,一九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