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下

兒童圖書館的設立(一個目前非常迫切的工作)

香港原是一個文化非常落後的地方,但這兩三年來,兒童的問題也漸漸引起社會一般人士的注意了,就目前來說,華僑日報有「兒童周刊」,文滙報有「新少年」周刊,星島日報有「兒童樂園」周刊,此外還有「新兒童半月刊」,「學生文叢」和「兒童文學連載」,都是專門供給兒童以精神的糧食的,這種對於兒童的關注,可說是盛況空前。

但我覺得遺憾的,是這個有一百八十萬人口的城市,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兒童圖書館」。這是一個非常廹切的要求,尤其是對於中下階級的兒童。學校教育只是兒童教育的一部份,兒童的智識慾是很強的,凡是有高小程度的兒童,儘使有適當的環境和適當的讀物,他們會自動地去尋求智識的。寫到這裏,我想起兩年前的上海的生活書店來,那時生活書店的門市部在呂班路口,每逢禮拜日有許多窮孩子(我推想他們是窮孩子)在那裏看書,看得那樣的入迷。這些孩子們,因為站得時間太久,脚都發酸了,但一方面掏不出買書的錢,一方面又捨不得這麼有趣的書,於是就索性在地板上坐下來,把書一直看下去,看三四個鐘頭。他們那樣地在找尋智識,如果在他們家裏也有能吸引他們的有趣的書籍,或他們有自己的圖書館,他們就用不着坐在生活書店的地板上去尋求智識了。

話再囘到香港來吧。譬如在這人烟稠密的香港,普遍中下階級的住所,大都是非常窄的,一個初中學生在放學囘來之後,他是繼續在家自修呢,還是把書包一放就跑出門去玩耍,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才囘來呢?我想是沒有幾個學生能夠在家裏坐下來自修的,這不僅是因為家裏沒有美麗豐富的圖書,而家裏那種氛圍也很難引起他的求知慾。如果有好的圖書館的話,在晚飯前他可以在那裏流覽兩個鐘頭,自由地吸收各種適當的智識,以補充課本的不足,調和課本的枯燥。在禮拜日或其他的休假日,當那個狹小噪雜的家使他覺得煩悶時,兒童圖書館便會成為最好的去處了。在我的理想中,那裏不僅有豐富的圖書,而且還有各種演講,各種適合於他們各人的興趣的小組活動。這種以興趣為中心的活動,會使他們覺得比在課室裏高興得多。

兒童是社會裏的新生代,今天的小學生,再過十多年就是社會的中堅份子,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對於將來的社會必定會發生最大的影響。

兒童圖書館的設立,是一個十分廹切的事業,對於這個事業,每個成人都應該拿出他的力量來協助工作。

選自胡明樹《我們的節日》,香港:學生文叢社,一九四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