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式探询的威力
- (美)黛安娜·惠特尼 阿曼达·赛思顿-布伦
- 2718字
- 2025-04-11 07:53:27
校译序
《欣赏式探询的威力》这本经典著作,一直是我多年来看过最全面系统的欣赏式探询(Appreciative Inquiry,AI)专业实践者手册。我与许多的AI实践者有着相似经历,最初也是从坊间的不同书籍和文章中认识AI,加上自己处理项目的经验,战战兢兢地一步步试着做,但渐渐发现知识与实务上有所差距,做起来总是感到有所欠缺,未能得心应手。
其后有幸与本书的两位作者黛安娜·惠特尼博士和阿曼达·赛思顿-布伦结缘,并拜于她们门下,加入正向创变企业(Corporation for Positive Change,CPC),与CPC的全球伙伴紧密合作,并先后设立香港和大中华正向创变中心,现为CPC的首席顾问、合伙人、领导团队成员及亚洲区代表。当初向黛安娜和阿曼达承诺在亚洲和华语地区推广AI,经过多年实践和根基建立,直至近年才履行承诺,逐步开展繁体、简体中文的翻译、校译和出版的工作。
在我教学和实践AI的历程中,遇到不少大陆的朋友询问AI专业丛书的简体中文译本。幸得华夏出版社独具慧眼,因为他们推广AI的热诚,加上朱悦主任和马颖责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此书的简体中文版终于出版了,我也很荣幸有机会能为此出一点力,以我从作者们的身上所学的和在亚洲区实践AI所累积的经验,为本书担任校译。
感激两位作者,黛安娜和阿曼达的多年悉心启发与教导;我从她们身上不只学习到如何操作AI(Doing AI),更见证了活出AI(Being AI)理念的不同体现方式。
黛安娜是位思维敏锐的顾问,作为她的学生,我看到她如何临场迅速又巧妙地回应各式各样的刁钻提问;她研究AI与灵性修行的关系,令灵性修行变得更生活化,透过实践AI带出个人、团队、组织、社区更人性化的一面,提高集体的人性力量;而阿曼达除了是位思考敏锐的顾问,同时又是位能糅合理性和感性的引导者,她的魅力在于能让人愿意打开心扉,真诚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系统地汇集当中的集体智慧。两人风格截然不同,多年来合作无间,有着亦师亦友的关系,也有着难以形容的默契,是尽显彼此独特强项的梦幻组合。
书中涵盖了AI丰富理论、操作原则及流程等核心概念,两位作者也无私地分享了她们运用AI的心法和窍门,是其他相关著作中少见的。而当中的多个个案,包括重点的亨特窗饰个案研究,更是将AI的项目咨询、设计以及操作和跟进,每个步骤的细节完美整合,具体呈现。
本书主要集中说明AI在共创项目方面的运用,这也是最为人熟悉和最能凸显其威力的地方;时至今日,透过不同专业背景实践者的努力,AI的用途已延伸至团队建设、教练辅导、家庭和关系辅导、个人发展与精神健康、领导力培养、组织学习等方面,只要能保留AI的精神和精髓,未来AI的发展和应用范畴可望更多元、更广泛。
对于AI实践者而言,本书是必备的入门教材;若您有意进一步了解和钻研AI,建议根据您手上项目的实际情况,参照本书的指引做些实践,从中反思和不断学习,或是参加相关的实务操作课程,会有助于您灵活实践。
有不少AI的初学者和客户也跟我反映,AI的理论和所用的词汇不易为人所理解,翻译成中文更有点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当然个中有其微妙之处,但正是这个原因,令AI容易让人有高高在上、重理论和颇抽象的误解,而这无疑对推广和实践AI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曾经有学生会疑惑:“相比某些大行其道的学说,为什么这么有效的AI反而不那么盛行?”其实一部分热爱AI的实践者,为了让AI更容易被大众接受,也会用一些较易理解的方法去说明当中道理,以浅显用语取代艰涩但语意深远的用字,这个当然是让更多人受惠于AI威力的一种捷径;但作为实践者,一定要慎重,如未明个中底蕴已急着自行胡乱简化,又用AI的名义作招徕的话,就是有违专业之嫌了。
故在教授和推广AI的路上,我也希望让更多人欣赏和一起保存AI的经典精髓,保留原汁原味。在培育AI实践者的时候,我还会用书中那些专业词汇,以有助他们持续进修和进行专业实践。因为在我历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AI当中部分的精心设计与概念,实在是难以用中文原汁原味地诠释,例如访谈指引的提问设计、受众群组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引导等,所以我还是运用英语的思维逻辑进行教授感觉更好。
在打好根基后,能够根据受众背景和项目需要,用容易让人接受的方法灵活呈现AI的精髓,并在人和事方面均有正向产出;这就是先做到内化AI的精髓,再做简单化、普世化,让普罗大众也能因此受惠;这也是我对学生的要求,超脱AI的术语和理论,活用AI的“法”,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境界。
AI的精髓并不在于理论或流程,那些只是基本;要领略个中精髓,先要始于由我们自身体验过AI的威力开始,而每个人的历程也不尽相同。我天生不是一个乐观的人,在经历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实践AI让我重拾力量,不但改变了我的一生,也让我有了生命的基石。而在众多学说和工具中,我选择深度实践AI,是因为我从个人的深刻体验中培养出了对AI的信念,它威力强大,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救命稻草。
AI为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自身的世界观,以及对自身、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看法。AI让我对这个世界重拾希望(Hope),和对人重拾信心(Faith)。只有重拾这些基本,才能让人重建关系,迈步向前。
AI让每一个人把他们最好的一面能够呈现出来,当您越多实践AI,您和您的受众会更有能力欣赏和运用个人强项,进而转化成集体力量,注意力也会由个人转移到群体。这是一个谦卑的过程,让人能产生自我力量,逐步有策略有计划地把“梦想”和“实际”相结合。
在现今的经济社会里,批判式思维常被人误解为是理性思维,似乎也成了处事成熟的体现之一,这使得防御意识的高墙被不断加固,互相信任成了一句空话。或成为在有特定条件下的附属奢侈品。而AI让群体透过正向探询和对话,定义更高目标,发掘强项和资源来达至共同理想。
要发挥AI最大的威力,实践者最重要的心法,就是要对人的潜能与正向可能性有坚强的信念。尤其在面临重大挑战和困难时,大部分人会把焦点集中在解决问题上,投放精力在困难的人和事上时,这往往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而作为AI的实践者,我们就是要让人有力量不断带动和衍生出正向动力,无论任何处境都能看到潜能和机遇,怀着希望,汇聚力量,互相支持,一起积极向前。
有一次给一个客户培训他们的公司高管如何应用AI时,当中有一位参加者提出一个蛮人生哲学层面的问题:在座的都是高管,对组织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在AI培训班上一起探询出的东西也那么美好,但为何这些美好的东西过往没有在组织内呈现过呢?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美好的东西,只是当我们把“美好的事”跟“现实”分开的时候,往往就会不自觉地把“想要的事”和“当下”分开;“当下”净是不理想的事,离“美好”和“想要”的距离越来越远,便形成所谓的“世事不尽如人意”的论断。而无论是我的自身经历还是专业实践,只要有方法,便可把它们结合,令人重拾希望,汇聚力量打造一个我们的理想世界。
徐佩贤(Dorothy Tsui)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