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序一
- 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 邹小娟
- 1113字
- 2025-04-21 13:55:28
方长安
邹小娟是武汉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英语文学科班出身,十多年前考到文学院,从我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那时,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是晚清到“五四”时期中国人怎样理解、评说“西方”。这个“西方”既是日常生活层面的,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维度的;是强行闯入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创伤,撕裂了中国固有的形象,但同时又植入了新的文化成分,一定程度上又激活了中国内在的生命力。所以,它与中国社会新旧转型、现代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以史料为依据,厘清那时中国人心中的“西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我那时授课任务重,手头上的活没有做完,就把这一课题分给了几位学生,记得有三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研究的就是这一领域的问题。
邹小娟的这本《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是在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她从小说维度研究那时中国人怎样看“西方”这一问题,将无边界的研究对象限定在小说领域,并从大量的小说作品中择取一些代表作进行个案研究,显示出处理复杂题材的智慧。通过具体文本分析,她认为那些小说中出现了三类西方形象,即西方器物形象、西方人物形象和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形象,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该著的学术特点与贡献,就是通过小说文本分析,弄清了那时中国人看待“西方”的视角、方法,弄清了小说中的“西方”形象,不是空谈,不是理论推断,而是以深入细致的作品解读,通过具体情结、细节、语言等进行归纳论证,使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可信的基础上。
在具体分析中,又重视历史还原,将作品所描写的故事、人物等置于当时中西关系中思考、论述,将那时中国人的“西方”观念置于历史变革的具体过程中分析,将中国人心目中的“西方”形象与民族自我认知、自我确证等结合起来思考,使研究具有了更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得出的结论基本可信。
邹小娟是英语科班出身,对西方社会、西方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在考察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时,西方文化知识很丰富,对“西方”问题的把握较之于中文专业背景的研究者,就有一种优势,所以能较好地处理课题研究中的相关复杂问题。
该著个案研究特点突出,但她也努力从宏观上去归纳与总结,努力从理论上把握问题,思路很清晰。
20世纪初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确实很复杂,作家是如何描写“西方”形象?描写出怎样的“西方”形象?它们与那时人们心中的“西方”是否一致,与真实的“西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给中国小说艺术本身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从数量上看,当时究竟有多少小说描述过“西方”形象,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大的思考、研究空间。
邹小娟的研究,也只是一个开头,希望她能沿着现有的思路,在资料准备上,下更大的功夫,取得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祝贺邹小娟!
2019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