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分毫不差,可勉励矣

胤禛看了看弘时写的数字符号,一连串,足有七八位之多。

虽清晰明了,可在他眼中犹如蚯蚓翻舞,颇为晦涩。

胤禛并没有细看,他也看不太懂,便递还给了弘时,随后拿起了自己的账册,翻到了最后一页。

“将你的结果报出,与阿玛手中的账册核对。阿玛倒要看看,你核算的究竟对是不对?”

胤禛眼神有些凝重的盯着弘时,又看向了账册上的数字,等着弘时报出结果。

弘时心无波澜,语气稚嫩却镇定的说道:“连同压仓粮,今秋进收税粮两千六百四十七万一千九百八十六石,已拨付八百五十万零两千五百石整,耗损七十三万五千三百石,剩余共计一千七百二十三万四千一百八十六石整。”

“阿玛,不知孩儿核算出的数字,对也不对?”

胤禛看着手中账册上的几行大写的数字,心中已经泛起了强烈的波澜。

他自己很清楚,手中的账册,可是户部十三清吏司的郎中、员外郎还有主事等各级官员,在一起核算了数日之久才兑出了这本账册。

可是眼下,弘时一个孩童,竟然只用了一个多时辰,便将结果核对了出来,并且与账册上的数字分毫不差。

虽然弘时并没有参与源头核对,只是核算具体数目,可那也不得了啊。

这样的办事效率,也足以甩掉户部清吏司诸多官员几条街啊。

如此结果,他岂能不震惊?

若弘时核算的不是全部正确,甚至哪怕只有一个数字是正确的,他都会觉得已属不易。

要知道,他报出这些数目时,收入和支出是打乱了的,并无规律可循。

胤禛的心绪有些不稳,口中无端生出一种酸涩感。

是户部的官员太笨了,办差效率太低了?

应该不是,自他奉旨管部以来,提拔了一些能员干吏,户部的办差已鲜见差错,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堪称六部之首。

那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了,就是眼前自己这个儿子,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或许,以往他真的太过低估了这个哈哈子。

不过此前,他也的确将胤祥和邬思道对弘时有慧根的夸赞当做了普通的恭维之言。

他抿了抿嘴,将手中的账册放下,既然经弘时再次核算后的结果与账册一致,他倒也没有必要再次核算了。

胤禛是一个极为务实的人,思绪很快便转了回来。

他看弘时的眼神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欣赏和满意渐渐变成了如获至宝般的惊喜。

“你核算的结果,都是对的,与账册上的数目分毫不差。”

胤禛暗暗咽了一口口水,语气极力的压制着心中的惊喜。

这细微的变化,自然逃不过弘时的双眼。

他眼睛一亮,站起身,笑道:“真的?太好了,孩儿总算能为阿玛分忧了。”

听到这话,看着弘时惊喜的模样,胤禛心中倒是一暖,对弘时也生出了一种怜爱之意。

“哈哈子,你果真是个有孝心的,阿玛很欣慰。”

胤禛的大手摩挲了一下弘时的头,眼神柔和下来。

事实上,原本这个阶段的胤禛,心中是有隐忧的。

在诸多已成年皇子中,除了老八那个众所周知的特例外,其他皇子都是子嗣兴旺。

如胤禔,此时已有四子。

胤礽、胤祉、胤祺等和他年龄相差不大的皇子都有两子或三子。

唯独他,早先的两个儿子,均已夭折。

之后的弘昀,又因早产,是个生来体弱的。

离不开药罐子,甚至走几步路都会气喘吁吁。

只有眼前这个弘时,是个健康的。

只是前几年的弘时,给他的印象只有顽劣,没有丝毫成器的样子,故而也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他胤禛是个有野心的,尤其是眼下,太子胤礽已被废,他的心思已经活络起来。

可子嗣不旺,亦或是子嗣不成才,是夺嫡的一大短板。

在康熙老爷子眼中,子嗣不旺亦或是不成器,如何能够接掌江山社稷?

万一有了意外,社稷无后,如何托付?

难道像前明那样,从旁支中找人继统?

大礼议那样的奇葩之事是不是也会出现在大清朝?

届时,太庙内,将谁的牌位祧出?

正因如此,胤禛心中的隐忧始终萦绕着,难以消解。

可眼下,看着弘时,胤禛内心深处真真是狠狠的舒了一口气。

有望矣,当勉励之!

“阿玛舒心,孩儿也就知足了。”弘时眼神清澈,语气稚嫩而又认真道。

就在弘时准备告辞时,他的肚子竟然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响。

声音不大不小,足够他们爷俩听的清清楚楚。

他摸了摸肚子,再次抬眼看胤禛时,发现胤禛面色尴尬,眼神闪烁的看向了一边。

胤禛是个工作狂,一忙起来,常常忘记其他事。

这不,眼巴前就是了。

自己的儿子巴巴的跑来为他分忧解难,忙乎了一个多时辰。

可他竟然根本没有注意到,外面的时辰早已过了午时许久,两人竟都还没有进膳。

他自己也就算了,可弘时还是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若是饿着了,如何是好?

胤禛心中微微产生了一丝愧疚。

他没去看弘时的眼睛,而是走到门口大喝一声:“来人,将午膳呈进来,让他们再做两个荤食,要快。”

胤禛再次走到桌案前,将弘时那几张纸整理好,压在了账册之下。

弘时看到这一幕,眼中隐晦的闪过一道光芒。

这就对了,这几张纸,才是他今天巴巴跑来的真正目的。

若是随手丢掉了,他宁愿自己捡起来带走,也不会平白留在这里。

弘时心中满意,如此不留痕迹的引导着,又任由自己这位阿玛自行决定他认为正确的事,才是达成目的的正确方式。

这顿乖,没有白卖。

这顿饿,没有白挨。

很快,不到盏茶的功夫,户部的后厨便将膳食摆好了。

胤禛率先坐下,指着身旁的座椅说道:“这里没外人,也无需顾忌那劳什子父子不同席的糟粕规矩,坐吧。”

“阿玛吃素,平日里都是四个素菜一碗汤,填饱了肚子便好,没那么多规矩。”

“不过你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些,喏,这些都给你,快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