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塘街的早市飘着桂花糖粥的甜香,莫离盯着摊铺上周遭镶嵌着螺钿的漆盒,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中昨晚买的、刻着银鹤纹的梳篦。鹤晓芸正在隔壁摊铺与卖绣绷的阿婆讨价还价,发间的苏绣银簪随着动作轻轻摇晃,映得她侧脸格外柔和。
“这位公子,给心上人挑件首饰吧。“卖胭脂的婶子笑着递来螺子黛,“咱们姑苏的胭脂,连镜心湖的锦鲤见了都要脸红呢。“
莫离耳尖发烫,正要否认,却见青鸾不知何时站在身旁,指尖划过漆盒边缘:“这漆盒的木纹,倒像极了星落湖的涟漪。“她忽然转头,眼尾微弯,“晓芸的枪穗若是缠上这螺钿流苏,定能扫出满街繁花。“
早市尽头的灯笼铺里,鹤晓芸正跟着老匠人学扎荷花灯。竹篾在她指间翻飞,却总被穗子的流苏缠住——三年的握枪生涯,让她的动作带着武将的利落,却少了分绣娘的细腻。莫离忽然伸手,替她捏住乱翘的竹篾,指尖相触时,两人都不自然地别过脸。
“公子好手艺。“老匠人望着莫离三两下成型的灯架,“这骨架的弧度,倒像极了戏文里赤焰将军的刀。“
鹤晓芸忽然轻笑,想起昨夜评弹馆里的唱词:“赤焰将军的刀,原是用来劈柴的?“她指着莫离腰间不存在的刀刃,“不如改行当灯匠吧,定能让姑苏的夜晚亮如白昼。“
午后的昆曲馆里,青鸾选了靠窗的位置,点了蟹壳黄与茉莉花茶。台上的《牡丹亭》正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鹤晓芸却盯着戏服上的鹤形纹出了神——那让她想起善念圣殿的残碑,却在此刻的戏台上,化作了更温柔的模样。
“晓芸的眼神,倒像在点兵。“青鸾忽然将一块蟹壳黄塞进她嘴里,“莫离倒是看得入神,难不成想学杜丽娘游园?“
莫离呛咳着捶胸,耳尖红得比戏台上的胭脂更烈:“老子只是在看——“他望着鹤晓芸嘴角的碎屑,忽然伸手替她擦掉,“看那戏服上的银线,比你的枪穗结实。“
黄昏时分,三人在护城河放荷花灯。鹤晓芸的灯上画着简笔银鹤,莫离的灯歪歪扭扭画着火焰,青鸾的灯则缀着三朵缠枝莲。当灯影顺流而下,莫离忽然指着自己的灯:“火焰能照亮银鹤的路。“
鹤晓芸望着随波起伏的灯影,想起在乱葬岗的雨夜,莫离用体温替她取暖的模样:“银鹤也能替火焰挡住风雨。“
夜市的尽头,青鸾被卖面具的摊铺吸引。她选了三枚素色面具,分别绘上银鹤、流云与火焰的简纹:“戴上这个,便没人认得出我们是守护者了。“
莫离望着面具上歪扭的火焰纹,忽然轻笑:“倒像老子在炽热熔岩里画的涂鸦。“他戴上面具,刀刃般的轮廓被面具柔化,“不过这样也好,做个寻常人,替晓芸拎包袱。“
是夜,三人借宿在护城河旁的民宅。鹤晓芸躺在雕花床上,听着莫离与屋主老伯讨价还价的声音——他坚持要替她换张软些的床垫,却借口说自己嫌硬。青鸾坐在妆镜前,将白天买的螺子黛分给她,镜中倒影里,三个人的影子紧紧挨着,像极了天上的三星。
“青鸾,你说我们还能这样走多久?“鹤晓芸摸着发间的银簪,想起白天看见的、孩童们模仿他们的游戏,“不用举枪,不用挥刀,只是看看花,听听戏......“
“直到镜渊的星轨,也学会在烟火里发光。“青鸾替她梳起长发,指尖划过她颈间的旧疤,“就像莫离的刀刃,最终学会了削竹篾;你的枪穗,学会了扎花灯。“
窗外传来莫离的脚步声,他捧着新换的棉枕推门而入,耳尖还沾着夜市的灯火:“老子问过老伯,明日去虎丘剑池,听说那里的青苔能治刀伤——“他忽然顿住,望着镜中两人的倒影,“当然,只是顺路。“
鹤晓芸望着他别过脸去的模样,忽然觉得,江南的灯火,早已悄悄融了他刀刃上的霜。那些曾被视作弱点的温柔,此刻却成了他们行走人间的光——不是修罗焰的炽烈,不是三光的璀璨,而是像山塘街的荷花灯,像拙政园的紫藤花,像此刻窗边的灯火,虽不耀眼,却温暖得让人想永远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