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幽微论及其诗学内涵
《周易》中“神”的概念十分重要,刘纲纪先生对此有论,他认为“神”有四个意思:其一,鬼神;其二,阴阳、天地变化的微妙性、难以预测性;其三,赞美《易》的神妙功能、作用;其四,形容变化有“神”的性质,表现在“神无方而易无体”。[1]《周易》中强调的是变化的“神”性,即神秘性和神变性。与之相应,圣人则“神而明之”[2],“神而化之”[3],以及“穷神知化”[4],即调动人的心灵和神性来体察变化不测之道。受这一观念影响,中国美学史上常以“神”论诗,以形容诗歌在思想上揭示天地奥秘、艺术上出神入化、境界上抵达神妙之境。与“神”这一概念有密切关系的是“幽微”,“幽微”类似于“鬼神”,但更是一个与“彰”“明”相对的哲学概念。同样作为圣人探赜索隐的对象,幽微可谓自然物质性和神秘性两者兼有,当这一概念进入诗学领域时,其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