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平成年代芥川奖获奖女作家作品研究
- 王玉英等
- 760字
- 2025-04-28 18:45:26
第一章 自我意识的弱化与迷失
平成年代因社会转型而引发的一系列成熟社会病的重要的病因之一是日本社会由来已久的群体意识与集团意识的悄然变化,集体社会意识开始崩溃,直接影响到个体层面,辐射到人、群体、社会的文化心理,进而影响到日本人价值取向。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不安与不适应自然波及了家庭、职场和人际关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习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宅思想”为代表的“个人意识已经开始在生活中浸透”[1]。社会个性化的演变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后果便是个人独立性、自律性的或缺以及家庭内部的个人自闭性。面对一个新的有别于日本集团意识的环境,一个特殊的成长土壤,在家庭社会化功能衰退的社会现实中,青少年成长首先陷入了自我的迷失。芥川奖获奖女作家高度关注青少年成长问题,用自己的创作见证了当代日本年轻人自我确立的青春岁月,用文本勾勒出了“宅思想”参与他们成长、成熟的历程,从权势距离是否继续奏效、语言行为性别中性化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调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维度思考与探索社会转型期自我意识的弱化与迷失问题。
平成年代,一批描写青年成长的小说先后获奖。松村荣子的《至高圣所》(第106届),大道珠贵的《咸味兜风》(第128届),绵矢莉莎的《欠踹的背影》,金原瞳的《蛇舌》(第130届),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第136届),川上未映子的《乳与卵》(第138届),赤染晶子的《少女的告密》(第143届)。这些获奖女作家及其作品书写了“宅思想”浸润下的“新人类”的中学生、大学生以及“飞特族”“朋克族”等多种类型的“御宅族”,书写了从“另类”的自我迷失、社会迷失到自我确立、他者确立的成长物语。通过引导年轻人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选择符合社会发展与社会潮流的“价值取向”,从文学层面呈现了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御宅族”的精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