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三座碑铭之关系

克里亚施托尔内(1985:144)认为,《铁兹碑》和《塔里亚特碑》立碑原因、语言风格、正字法和文本结构基本相同。《希纳乌苏碑》中的部分字母虽然有别于《铁兹碑》和《塔里亚特碑》,但总体来说差异不是很大。在此问题上,芮跋辞(2011:65)反对克氏的说法。芮氏认为,之所以其语言和文法有一定的差异,是因为三座石碑所创立的背景和理由不尽相同;他还认为,与《铁兹碑》和《塔里亚特碑》不同,《希纳乌苏碑》记载的是墓志铭,而《铁兹碑》和《塔里亚特碑》记载的是磨延啜可汗和牟羽可汗的事迹。这三座碑铭谈及磨延啜可汗的事迹最多,但没有直接提及牟羽可汗之名。

《塔里亚特碑》记载的主要内容包括回鹘汗国建立初期的开疆拓土,汗国的边界,可汗的丰功伟绩,属部分布和权贵名号及贵族头衔。芮跋辞(2011:66)认为,该碑为边界石碑(boundary stone)。

《铁兹碑》受损十分严重,无法完整而准确地获取铭文内容,但根据《铁兹碑》南面2行铭文čït tikdi örgin yaratdï“扎篱笆,建了牙帐”,可推断该碑跟《塔里亚特碑》一样同属边界石碑。

《塔里亚特碑》和《希纳乌苏碑》二者有关击败突厥汗国,征讨葛罗禄部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甚至部分用词完全相同(《塔里亚特碑》东面 7行铭文,《希纳乌苏碑》北面8行铭文),只是《塔里亚特碑》的记录较为详细。除此之外,两座石碑并无相似的内容。

《希纳乌苏碑》主要记述可汗进行的战事和他为了保卫汗国统一而作出的努力。芮跋辞(2011:66)认为,虽然三座石碑具有刻写时间以及个别内容的共性,但这种共性还不如《毗伽可汗碑》和《阙特勤碑》二者的相似度那样高。张铁山(2010:256)认为,《铁兹碑》主要记述了牟羽可汗的事迹,特别是其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可以说是牟羽可汗的记功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