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俄罗斯区域学研究的现代趋势与流派

(一)促进俄罗斯区域学研究发展的因素

第一,苏联解体以后,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构建符合本国国情的区域学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而苏联解体后也出现了很多独立主权国家,且世界秩序多极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冷战期间,苏联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为了更好地了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国家情况,大力支持各个高校和研究院所进行国情学研究。苏联解体以后,传统的国情学研究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26]俄罗斯作为新兴经济体,在外交重心方面从试图融入西方到谋求多极化再到实施全方位外交。自1993年第一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出台,之后的每一个版本俄罗斯都明确了其外交最优先方向,确定了外交的重点区域,并对这些区域进行了优先排序,而这对俄罗斯区域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诉求。

第二,在西方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需要借鉴西方的理论和经验构建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区域学研究。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在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国际关系领域,西方中心主义都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关系研究中,西方相关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而俄罗斯学者的观点以及相关理论并未得到国际学术界足够的关注。一方面,俄罗斯学界学习西方相关经验,与此同时,国际区域性科学组织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国际区域科学协会(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RSAI),俄罗斯很多学者成为该协会的代表。另一方面,俄罗斯学者开始尝试构建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并在国际关系理论和比较政治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国别研究方法的研究路径。在不排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前提下,侧重于解释国际进程与国家、地区进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国内和地区发展特征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7]

第三,俄罗斯设立了“区域学”这个专业,将区域学引入教育体系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和科研部门对该领域的研究。区域研究的交叉学科属性决定了该学科需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俄罗斯学者看来,“域外区域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研究国际关系的理论方法和路径,又是一个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也就是说,“区域学”既具有学术研究的特点,同时又体现教学实践的特征。[28]因而,俄罗斯高校“域外区域学”是课程建设和理论构建同时进行的,其教学实践可以得到理论支撑和指导,同时又能促进相关理论体系的建构。

(二)俄罗斯的区域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1.内部与外部区域方向

在俄罗斯,区域学分为俄罗斯区域学和域外区域学。俄罗斯区域学主要针对俄罗斯国内的区域进行研究,域外区域学将民族国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此同时,还研究区域间关系,以及特定地区之间的关系,例如,俄罗斯和中国边境地区的关系,或者那些没有地方边界的地区。

2.单一区域性与跨区域性

所谓的单一区域方向,通常不考虑国家或地理边界的情况,“区域”有可能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也有可能是人为建构的。此类方向可分为专注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即涵盖世界国家/地区以及俄罗斯/俄罗斯的地区。外部研究的方向可以涵盖地域和特点差异较大的地区,例如东方学、汉学、美国学、南太平洋学、俄语世界、共建“一带一路”地区,等等。这些研究属于国别研究的范畴(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尽管该术语越来越多地表示一门学科而不是科学的一个分支。内部研究也不局限于政治和行政边界或其他形式化特征,不仅包括城市、地区、领土、共和国的区域研究,还有北方区域研究、北极区域研究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此类研究往往用“краеведение”(地区性研究),但近年来俄罗斯学术界更喜欢用“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区域性研究)这一词。

跨区域方向致力于研究区域间关系和进程、全球转型、区域化的全球进程、区域发展的一般原则以及区域科学理论问题的发展。

3.主导学科与多学科

在俄罗斯区域学研究有三种研究方向,分别为:主导学科方向、多学科方向和世界综合区域研究方向。主导学科方向是指在区域学研究中以一种学科研究方法为主导进行跨学科研究,由此衍生出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子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区域学研究流派的范围,且有利于探究在该学科研究方法下对于区域学知识特殊性的看法。因此,在俄罗斯,很多大学和科研分支机构在主导学科方向的框架下开展科研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区域地理学(региональная география)。区域地理学以地理学为主导,将区域研究作为一门地理科学,在地理学的基础上研究区域知识,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许多国家的学派中普遍存在,特别是那些基于地理发展趋势而形成区域主义知识的地方。

第二,政治区域主义(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регионалистика)。政治区域主义以政治学为主导,研究的是区域内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区域政治制度、区域政治体制和区域政党制度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机构有“区域政治研究室”和“世界秩序与新区域主义国际研究室”。区域政治研究室于2011年在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成立,在基础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实施各个项目,该研究室的主任是R.F.Turovsky教授。区域政治研究室重点研究政治竞争、区域政治体制和区域政党制度、权力对立关系以及区域性权力的有效性等问题,并对现代俄罗斯的地区选举研究方面给予特别关注。他们制定了国家以下各级政治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方法,在跨国(世界各国选举)和跨地区(俄罗斯州长和地区立法会议选举)两个层面对选区结构和选举竞争进行比较研究,并开展俄罗斯地区的权力关系结构和社会政治效能的研究。例如,2010—2014年,该研究室曾开展《区域政治体制和选区的结构分析》项目。自2015年以来,研究室一直致力于《从国家以下层面窥探俄罗斯政治竞争》项目方面的研究。除此之外,该研究室还定期发布《选举公报》,主要包括对于世界各国政治竞争、政党制度的地区化和制度化(根据现有的竞选日程)的分析,对俄罗斯各个地区的社会政治局势的监测,并在每年出版一份有关俄罗斯各地区治理有效性的分析报告。研究室成立以来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在外国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以及俄文和英文的预印本。[29]

世界秩序与新区域主义国际研究室也成立于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起初,由于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学院内部的政治学家和国际学者专门研究世界各个地区(欧洲、东亚、南亚和中东)的政治进程和制度建设实践,在单独的轨道上进行的研究工作难免会缺乏经验和意见交流。因此,世界秩序与新区域主义国际研究室将这些学者整合为一个研究团队,在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新区域主义研究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室的主任是A.V.Lukin,也是该校国际关系系主任,他是俄罗斯从事国际关系研究的主要专家之一,曾撰写许多关于俄罗斯、东亚和俄罗斯外交政策、政治局势的书籍和文章。世界秩序与新区域主义国际研究室以国际关系的区域层面为重点,对新区域主义及其对世界秩序演变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其他众多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前者以寻求普遍知识为导向,旨在将尽可能多的案例简化为一个共同标准,但以国际关系的区域层面为重点的方法能够解释那些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则的案例,有助于我们理解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那些在全球研究层面中被丢失的和被忽视的全球联系。该研究室正在开展的项目有:《上海合作组织在欧亚大陆的新角色:俄罗斯的利益和机会》(2023—2024年)、《神学与战争:后世俗变革背景下的传统价值与创新》(2023—2024年)、《21世纪初区域外行为体与拉丁美洲国家互动的战略和形式:俄罗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023—2024年)、《俄罗斯和中国民族政治思想流派发展的问题和特点:历史和概念分析》(2021—2023年)。由此可见,世界秩序与新区域主义国际研究室主要关注中国崛起的因素,中俄在“大欧亚”和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以及金砖国家的区域发展路径。这些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当前进程及其与现有科学概念的相关性的理解,而且,在国际体系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也提高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0]

第三,教育区域研究(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教育区域研究以教育学为主导,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不同区域教育机构的学术方法和教学潜力的提升进行研究。以在2018年年初成立的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区域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的主任是历史学家V.V.Yakovlev,研究所经常举办国际科学会议,以吸引联邦和地方的大学参与地区研究,还出版与区域学研究有关的专著,例如,定期出版的《区域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文集。除此之外,研究所还参与国际项目,其宗旨是全面研究俄罗斯各个地区、区域学历史流派,实施并解决与方法论和理论问题有关的倡议项目。[31]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单一性区域项目的代表性案例,沃罗涅日国立大学鲍里索格列布斯基分部于2012年出版的期刊《教育区域研究》,自创刊以来,累计发表了400余篇由知名学家和研究员撰写的文章,[32]该刊旨在加强对沃罗涅日普里霍波里耶独特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艺术、教育、医学、医疗保健、手工艺、科学、喜剧、传统民间文化、地方语言、文学)和领土的全面研究和保护,并以此促进其进一步发展。[33]

第四,语言学区域研究(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ая регионалистика)。语言学区域研究以语言学为主导,主要研究的是语言和不同类型的语言学材料的区域特点。坦波夫国立大学语言和新闻学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语言学区域主义方向的主任是N.Y.Zheltova教授,团队代表人物还有语言学家 E.N.Barmina、E.N.Dzaikos、Y.V.Ikonnikova、L.V.Polyakova、N.E.Solopova、S.A.Starostina 等。团队曾多次组织会议、专题讨论会和科学研讨会,如国际科学会议“斯拉夫世界:精神传统和文学”(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第一部俄罗斯—乌克兰语言学读物《斯拉夫文化对话》(2014年)、国际青年语言学家竞赛“现代世界的俄罗斯文学:年轻人的观点”暨M.Y.Lermontov诞辰200周年和E.I.Zamyatin诞辰130周年(2014年)、第一届“俄罗斯—白俄罗斯论坛暨斯拉夫对话”(2016年)、全俄科学和教育论坛“现阶段的文学研究”(2017年)、俄语语言文学教师区域研讨会“以个人课程的形式组织学生研究活动”(2018年)等,[34]并于2009年出版科学信息分析类杂志《语言区域主义》,该期刊主要讨论的议题包括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论、语言区域主义研究、世界秩序中的俄罗斯、区域文化的历史、跨学科互动等。[35]

库尔斯克国立大学的“库尔斯克词汇”语言学区域主义研究室可以视为单一性区域研究的代表,专门从事库尔斯克地区作家文学遗产的语言学研究,以及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与库尔斯克地区或多或少有关联的作家。研究室主任是语言学博士、俄语系教授M.A.Bobunova。在“库尔斯克词汇”项目的框架下,每年都会组织举办暑期科学学校和出版同名科学文章集,还会出版由青年研究人员(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作品组成的科学文章集“INCIPIO”。迄今为止,共出版5本专著和百余篇文章,专门针对E.I.Nosov、K.D.Vorobyov、A.P.Gaidar、V.V.Ovechkin、A.A.Ovechkin、A.A.Ovechkin 等学者的作品进行语言学研究。2009年3月2日,库尔斯克国立大学学术委员会决定把“库尔斯克词汇”语言学区域主义研究室列为学校的官方机构。在未来,“库尔斯克词汇”语言学区域主义研究室计划继续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扩大研究对象(作家)的范围,将全球性的总体目标与对每个特定语言事实的细致研究相结合。[36]

第五,历史区域学研究(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历史区域学研究以历史学为主导,其研究重点在于该区域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多样性。从事这一研究方向的既有科学家个人,如历史学博士 V.G.Datsyshen教授,也有很多科教机构,如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区域学研究系,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历史学、区域学和莫斯科区域学教育研究中心等。V.G.Datsyshen教授是西伯利亚联邦大学世界史系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客座教授。他致力于研究中国、日本、中亚、西伯利亚的现当代历史、俄罗斯汉学史、科学教育史、俄中关系史、欧亚大陆的移民过程、跨文化交流和跨境互动等领域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时,他善于运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中西伯利亚的历史棱镜来探究全球通史问题,代表性文章有《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在21世纪初与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20世纪下半叶新西伯利亚的日本研究史》《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博览会对俄中合作的重要性》《黑龙江省档案馆关于20世纪末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与中国合作的文件》,等等。[37]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区域学研究系成立于2002年,有着强大的学术团队,其中包括历史学博士、教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区域学研究系系主任Y.V.Krivosheev、E.I.Lelina、A.A.Meshchenina、R.A.Sokolov、A.S.Sukhorukova等。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区域学研究系研究工作的独特性在于以问题和时间的顺序涵盖了俄罗斯历史的整个历史时期。该系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出版了期刊《历史区域研究问题》和《圣彼得堡研究》,收录了来自圣彼得堡和俄罗斯其他各地区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文章作品。后来,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区域学研究系与俄罗斯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科学界代表定期联合举办科学活动,如地区研讨会,并在随后出版他们的文章。第一次研讨会是 2008年11月29—30日在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历史系,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档案研究系、特维尔国家斯拉夫文化学院分院和特维尔同胞协会联合举办的圣彼得堡——特维尔 “科学与文化中的特维尔地区”研讨会。值得一提的是,团队核心成员的一些研究得到了俄罗斯国家科学基金会、联邦和地区机构的支持。[38]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历史学、区域学和莫斯科区域学教育研究中心也有丰富的历史。2007年2月7日,根据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校长的指令,成立了区域史、区域学历史和莫斯科研究教研中心以及莫斯科研究系。2008年,新成立的莫斯科历史古迹游览和研究教研中心成为该系的一部分。该系也是俄罗斯区域研究者联盟、莫斯科区域性研究协会、俄罗斯克里米亚研究协会的组织基地。该部与俄罗斯联邦侦查委员会、莫斯科教育委员会、俄罗斯克里米亚半岛研究协会共同组织了一系列科学和公共活动。2017年,在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历史学、区域学和莫斯科区域学系的基础上,成立了历史学、区域学和莫斯科区域学教育研究中心,并贯彻经典的历史教育总体思想,培养“历史区域学”专业学生。此外,该教研中心还积极参与编撰教科书、出版科学和教育杂志、创建科学研究、举办地区性和全国性的会议及圆桌会议,而且,将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博物馆、档案馆作为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伙伴。[39]

第六,社会文化区域研究(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社会文化区域研究主要从某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方面进行区域学研究。[40]根据历史学博士I.V.Pavlovsky的观点,社会文化区域研究的目标是研究“某区域领土上不变的主要事项和政治制度”,以及“当地文化的漏洞”,因为它们不仅在词语形成方面出现了空白的现象,也导致了文化现象和文化概念方面的缺失。而社会文化区域研究的基本任务则是——其一,用正确的术语描述一个民族迁徙到另一地区后所拥有的特征,以便于更详细地考察该地区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过程;其二,考虑与该地区有关的术语的地区特性并将其具体化,因为特定地区的历史事实往往与那些最具有普遍性的术语和概念相悖;其三,研究民族原有的具体特征,优先考虑那些即使经历了民族变迁,但仍保留其地区特色的永久特征。通过生活居住在该地区的人所记录的民族历史,从历史回溯的角度研究该地区的特征,也就是说,“探究从所研究地区迁移到另一地区的民族在后天习得的性格特征和命运”。[41]

莫斯科国立大学外语和区域研究学院文化互动研究中心尤其注重发展社会文化区域研究这一方向,该方向的主要代表学者有:S.G.Terminasova、I.V.Pavlovsky、A.V.Pavlovskaya 等。文化互动研究中心自2012年以来,组织举办国际科学会议“区域研究的现实问题”。该中心每两年还组织举行一次名为“俄罗斯与西方:文化对话”的国际科学会议,并出版《俄罗斯与西方:文化对话》同名杂志。在教育方面,文化互动研究中心出版各种教学材料,开展与独联体国家、国内外教育和科学组织的合作,如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联邦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以下简称“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与这些学术机构共同组织和各种文化互动问题相关的科学方法研讨会,并为大学教师举办新兴专业和专门领域的短期职业发展培训课程,如 “跨文化交流”“区域研究”等。[42]

综上所述,主导学科流派和方向众多,无法一一列举,但仅从上述案例就可以明显看出当今区域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得益于这些学派的研究工作,区域研究为其他学科(民族语言学、政治学、文学、语言学、教育学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扩大了它们的学科领域。

当然,由一个学科为主导进行区域研究可以非常深入地考察该区域内部的某一个方面,但有可能在研究范式上存在局限性,而多学科流派和方向的区域研究则更为灵活,研究方法更为多样。多学科流派和方向把区域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学科来研究,将两到三个学科相结合,主要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相结合,提出多学科多范式的研究方法。莫尔多维亚国立大学区域研究院的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问题研究实验室,当时,为进一步发展产业集群理论在许多学科的实现和更新,特别是在经济学领域发展区域经济以及20世纪70年代西方地区科学的发展等原因和背景下,其创始人A.I.Sukharev在1981年提出区域研究是一门新的综合学科的概念,并在最初采用跨学科方法,在综合各地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地区进程的一般规律。尽管区域研究多学科方向利用多学科多范式的研究方法,但其主导范式是利用社会学方法,即把地区看作为社会。自1991年科学研究所《区域学》创刊成功至今,从刊登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人们对社会进程的把控颇感兴趣,多学科方向也因此通过将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有机结合而生根发芽。该研究所指出,区域学主要研究某个区域内社会的生态、经济、社会、政治和精神发展的规律以及这一进程的管理。[43]该研究所对区域学的概念体现了从多个学科角度全面研究区域内部的发展。它完全继承了 A.I.Sukharev 于 1981年提出的概念,以影响地区发展主导因素——地区社会为导向,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全面探究地区的发展,保留了多学科方法。

在俄罗斯多学科流派和方向的区域研究中,世界综合区域研究方向越来越成为主流。世界综合区域研究方向是指将国际关系理论、比较政治学和国情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44]与区域空间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侧重于解释国际、国家或某地区发展进程的相互关系,以及研究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特点对世界的影响。根据世界综合区域研究学派代表 E.V.Koldunova的观点,世界综合区域研究的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信息收集和分析、对世界其他地区和战略对手行为的解释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国情学缺乏新的科学方法论基础,对国际关系的解释和预测很难满足现实需求。为了更好地理解全球与本土问题相互制约的关系,必须找到立足于具体区域状况与具体国情的研究方法,对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加以研究才能对世界的发展趋势作出评判。因此在这一时期,寻求发展区域知识的新方法、对地区知识的实证化和概念化的探索显著加强。标志着俄罗斯世界综合区域学构架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是А.D.Voskresensky教授主编的三部曲——《世界综合区域学概论》[45]《世界综合区域学》和《国外区域学及世界政治实践》。[46]

俄罗斯的世界综合区域学研究最为成熟的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综合区域学研究学派,他们考虑到非西方社会发展的特殊性,以非西方社会和东方历史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区域子系统的体系化国际关系分析工具进行研究。[47]而在教育实践中,世界综合区域研究是作为“国外区域学”学科提出的,始建于2002年(2009年之前称为“区域学”)。А.D.Voskresensky教授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国家”和“区域”为基础,给予“一般”和“普遍”的知识,也就是具体问题。除了理论知识外,还要证明“中级理论”的必要性,即在实践中探究“如何在区域层面折射全球规律?”和“如何在区域层面概括地方特性中出现‘融合’?”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具有全球政治意义,实现全球互动。目前,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世界综合区域学教育“元学科”课程有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综合区域研究”和“区域分析方法”。[48]当然,众多设置区域学研究专业的俄罗斯高校各有其独立的流派,虽然对区域学研究对象与目标的理解迥然有别,但所有这些学派均遵循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参与制定的联邦高等教育国家教育标准(ФГОС ВО),因而也可以说形成了全俄罗斯统一发展与探讨区域学问题的科学教育空间[49]

总的来说,世界综合区域学理论的建构是俄罗斯学术界打破社会科学理论中西方中心主义论的一次尝试。俄罗斯学者认为,“将东方世界的研究纳入全球进程的分析转向可以说是必然的。如果把西方式的民主化进程当作理想的模式,那么世界进程将会被简单地描述为西方式的政治现代化和‘所有国家和地区’向欧洲或是美式西方自由民主的演变过程,而当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西方政治现代化和民主理论是否能够充分描述世界政治进程这一问题持质疑的态度”。[50]世界综合区域学则是在继承、发展苏联东方学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科学化的分析对全球各区域的进程进行系统化的综合研究。[51]


[1] 刘超:《美国区域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脉络》,《学海》2022年第3期,第56页。

[2] История культуры Древней Руси / под общ.ред.:Б.Д.Грекова,М.И.Артамонова.М.:Изд-во Акад.наук СССР,1951.С.14.

[3] Лесниковская Е.В.,Кремнев Е.В.Регионология,регионалистика,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и другие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их региональ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РКУТСК.:ИГУ,2020.C.16.

[4] Зиборов В.К.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летописания XIX-Ⅷ вв.СПб.:Филол.Факультет СПбГУ,2002.С.7.

[5] Зиборов В.К.История русского летописания XIX-Ⅷвв.СПб.:Филол.Факультет CПбГУ,2002.С.17.

[6] Яковлев В.В.Историко-литературные памятники Новгорода XVII Века как источник по истории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 Акту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теории и истории искусства.2017.No 7.C.444-452.

[7] Иванова М.В.Введение в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Томск :Издво ТПУ,2008.177 с

[8] Крашенинников С.П.Описание земли Камчатки:в 2 т.СПб.:Наука,1994.Т.1.С.3.

[9] Мильков Ф.Н.П.И.Рычков.Жизнь и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труды.М.:Гос.Изд-во геогр.лит.,1955.С.48.

[10] Богучарсков В.Т.История географии:учебное пособие.М.:МарТ,2004.

[11] Иванова М.В.Введение в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Томск:Изд-во ТПУ,2008.С.11.

[12] Татищев В.Н.Лексикон российской исторической,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й,политической и гражданской./ Сочиненный господином тайным советником и астраханским губернатором Васильем Никитичем Татищевым.СПб.:тип.Горного училища,1793.С.17.

[13]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до середины XIX века.М.:Наука.Гл.ред.вост.лит.,1990.С.3.

[14] Истори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го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до середины XIX века.М.:Наука.Гл.ред.вост.лит.,1990.С.5.

[15] Огарев Н.П.Избранные социаль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 философские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в 2 т.М.:Госполитиздат,1952.Т.1.864с.

[16] Семенов-Тян-Шанский П.П.Населенность Европейской России в зависимости от причин,обусловливавших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населения империи //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временник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Вып 1.СПб.,1871.580с.

[17] Главы из истории московского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Лазаре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Москов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МГИМО / под ред.А.В.Торкунова.М.:Аспект Пресс,2014.С.8.

[18] Farmer B.H.Geography,“Area Studies and the Study of Area”,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New Series) .1973.№ 60.p.2

[19] Баранский Н.Н.Методика преподавания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й географии / изд.подгот.Л.М.Панчешниковой.2-е изд.Перераб.М.:Просвещение,1990.330 с.

[20] [俄]叶·瓦·科尔东诺娃、克·亚·叶芙列莫娃、王嘎:《世界综合区域学研究的俄罗斯学派及其传统》,《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1年第2期,第140页。

[21] НИИ регионологии.URL:http:// www.isi.mrsu.ru/umo/nii.html,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22] Разумовский В.Н.,Севастьянов Д.В.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и 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в структур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й науки.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No.7.2009.С.81.

[23] Гладкий Ю.Н.,Чистобаев А.И.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Учебник.М.,2000.

[24] Разумовский В.Н.,Севастьянов Д.В.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и страноведение в структуре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ой науки.Вестник СПбГУ.No.7.2009.С.81.

[25] Дергачев В.А.,Вардомский Л.Б.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М.:Юнити-дана.2010.С.4.

[26] Лесниковская Е.В.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в системе общественных наук:проблемы 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и // Дискуссия.2017.№6.С.77.

[27] См.Колдунова Е.В.Мировое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как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одход и учебная дисциплина // Вестник МГИМ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16.№5.С.65-66.

[28] 刘娟:《一级学科背景下我国区域国别人才培养模式构想——基于俄罗斯高校“域外区域学”课程建设经验》,《俄罗斯研究》2022年第5期,第43页。

[29] Лаборатория региональных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URL:https://cfi.hse.ru/lrps/,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ую лабораторию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мирового порядка и нового регионализма.URL:https://we.hse.ru/ml/about,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1]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го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я.URL:https://www.herzen.spb.ru/ about/struct-uni/sci-inst/nii-obrazovatelnogo-regionovedeniya/,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2] 10-летие журнала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в Борисоглебском филиале.URL:https://www.vsu.ru/ ru/news/feed/2023/04/16281,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3]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URL:https://open-resource.ru/journals/2-rus/80271pedagogicheskoe-regionovedenie/?ysclid=lncphx1pb4750051748,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4] илологическая регионалистика.URL:https://tsutmb.ru/institutes/filologia/nauka/nauchnyie-shkolyi-i-napravleniya/filologicheskaya-regionalistika/,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5]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ая регионалистика.URL:https://open-resource.ru/journals/2-rus/81667-filologicheskaya-regionalistika/?ysclid=lncrizi4oe913434447,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6]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ая лаборатория филологической регионалистики «Курское слово».URL:https://kursksu.ru/ labs/information/kursk_word,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7] Дацышен Владимир Григорьевич.URL:https://structure.sfukras.ru/node/1259?ysclid=lnfd5x856a270244526 #main,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8] Кафедра исторического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я.URL:https://history.spbu.ru/ri-o-kafedre/13-struktura/kafedry/ kafedra-istoricheskogo-regionovedeniya.html?ysclid=lnleqhp0kj270290918,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39] Учебно-научный центр региональной истории,краеведения и москвоведения.URL:https://www.rsuh.ru/iai/faculty/center-regional-history-localhistorymoskvovedeniye/?ysclid=lnlorpb58r786419558,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40] Смирнова Г.Е.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к проблеме метода // Философская мысль.2013.No.6.C.534.

[41] Павловский И.В.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как гуманитарная специальность.//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 19.Лингвистика и межкультурна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я.2014.No.2.C.146-148.

[42] Центр по изучению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культур.URL:http://www.ffl.msu.ru/research/centers/culture-studies.php,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43] НИИ регионологии.URL:http://www.isi.mrsu.ru/umo/nii.html,查询时间:2024年1月25日。

[44] Кболдунова Е.В.Мировое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как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одход и учебная дисциплина // Вестник МГИМ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2016.

[45] Мировое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Введение в специальность.Учебник / Под ред.проф.А.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ого.М.:Магистр:ИНФРА-М,2015.

[46]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А.Д.Мировое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А.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Е.В.Колдунова,А.А.Киреева,С.И.Лунев.Под ред.А.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ого.М.:Магистр:ИНФРА-М 2014;Практика зарубежного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я и мировой политики/ Под ред.А.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ого.М.:Магистр:ИНФРА-М,2014.

[47] Восток /Запад: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подсистемы и региональ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Под ред.А.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ого.М.:РОССПЭН,2002.C.8

[48] Мировое комплексное регионоведение как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подход и научная школа.Интервью с Алексеем Дмитриевичем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м,профессором МГИМО МИД России // Вестник Рос-сий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Серия: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20.Т.20.No 2.C.356-366.DOI:10.22363/2313-0660-2020-20-2-356-366

[49] 叶·瓦·科尔东诺娃、克·亚·叶芙列莫娃、王嘎:《世界综合区域学研究的俄罗斯学派及其传统》,《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1年第2期,第145页。

[50] 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А.Д.Поли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аративистика как часть дискурса мирового закономерности и специфика их трансформации на востоке//Восток.Афро-азиатские общества: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2005.No.2.

[51] 商文秀:《俄罗斯高等教育区域学:理论构建、历史演进及中俄互鉴》,《俄罗斯学刊》2023年第1期,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