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谷雨棉田
- 养鱼后我成了全球健康首富
- 刀工很差的厨子
- 2034字
- 2025-04-25 09:46:05
纷纷扰扰,自蓝藻事件过后,已经过去了不少时日,转眼就到了谷雨节气。
如今鱼苗等已经养了几十天了,可以先抓几条大的个体,进行化验检测,是否和自己预估的营养价值一致,这个工作就交给了文远和达达了。
来到村长办公室,天佑又双叒叕来先找村长了。
村长瞅了一眼笑嘻嘻的天佑,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你又咋了?”
“诶,村长,我算是村里的大投资人了,你怎么这个态度啊!”
带上眼镜,村长伸出手:“别耍宝了,又有啥事?”
天佑摸摸脑袋,不好意思的笑道:“口头说就好,一个是目前我这里的员工有38个,所以问问有没有地方让我盖员工宿舍,租房子稳定性太差了。二是目前还没确定下来,就是后期出货必然需要加工,这里有地方给我建加工厂吗?”
“嗯”村长应了一声,开始思索,良久后,拿出一张纸开始涂涂画画,然后指给天佑看:“鱼塘边还有很大的空地,可以低价承包给你,建房建厂去申请一下就可以。而和鱼塘和栖云谷之间也有足够的空地你也可以选。”
天佑左思右想后还是没有选择靠近栖云谷那个方向的空地,他对栖云谷还有其他打算。
正事聊完,正打算离开,就听到村长说:“刚才你王三爷打电话跟我说他棉花田有点问题,你帮我去看看吧。”
村子里一直都有谷雨种棉的习俗,有一句农谚就是:谷雨种棉正当时,七股八杈现蕾早。可惜如今已经没有太多人务农了,细数下来也就王三爷还在自己的田地里种棉花。
按着记忆中的小路来到王三爷的田边,聚集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
拍了拍抽着烟斗,眉毛都皱在一起的王三爷:“三爷,村长和我说棉花田出了点问题,是怎么了?”
王三爷一看,这不是村子里的高材生吗?连忙抓住天佑的手说道:“我这棉种按照以往的方式催芽,但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到底怎么回事啊?”
旁边的王大娘拿着手机宣扬着:“棉花娘娘生气了,不给发芽,还是种转基因种子吧!”
“您是怎么把封建和科技结合的这么好的?”天佑擦擦头上的汗,瞟了一眼王大娘手机的屏幕,是某app的视频,得,破案了。
天佑捡起种子闻了闻,用手搓了一搓,心里就明了了,将种子递给王三爷:
“您这批种子啊,种壳太厚了,吸水不充分,所以才没发芽。”
王三爷听完原因后,可怜巴巴的望着天佑,那该怎么办?种子那么多,总不能每一个都捏开种壳吧。”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正在天佑思考时,村民也提出了各种建议。
比如孙大姑指了指旁边地上的巨大石板,说直接用太阳暴晒,以前种棉花的人多时就有这个法子,这是古法派!
王大娘则嚷嚷着上次回家的所以落下了一个激光打孔机,用这玩意给棉籽破壳,现在已经回家去拿了,这是现代派。
最后天佑还是决定三浸三晒法最后,利用热胀冷缩,再以生物酶软化种子壳。
将办法告知三爷,天佑就准备回去准备一些生物酶,就看到王大娘拿着一个激光打孔机跑了过来,天佑也饶有兴趣的留下来看热闹。
将种子放在石板上,王大娘一顿操作,终于是打开了机器,然后瞄准石板上的种子,结果因为功率太大,种子迅速就烧焦了。
中午吃完午饭,天佑拿着生物酶赶到王三爷家,争取今天就解决种子的问题。
首先把种子放到盆子里,倒入温水浸泡,用竹筛轻轻搅动,浸泡一小时,然后倒在外面太阳直晒的地面,今天33℃,可以大大缩短晾晒的时间,直到种子皮微裂。
第二次加入生物酶软化种子皮,再次重复以上的操作,直至种子皮大部分裂开。
第三次晒完后就进行催芽。
做完这一切就已经到了傍晚了,天佑将种子放进催芽盆里后,约好第二天来看看状况。
临走时三爷硬要给一只家里的土鸡拿回去吃,天佑哪好意思拿,各种推脱。
结果老爷子突然甩出一句:“长者赐,不敢辞!绝杀了天佑,最后的结果就是天佑掂着鸡爪,慢悠悠的往家里走去,夕阳下,路边是天佑慢慢拉长的影子。
第二天一大早,天佑吃完饭就往王三爷家里走去。
还未到地方,远远的就看到三爷蹲着,地上放着盆子,好像手在盆里划拉着什么。
“三爷!发芽率如何?”天佑一路小跑到了院子跟前。
三爷把天佑拉过去看,欣慰道:“还是你小子厉害啊,不愧是高材生,我翻了一下,基本都发芽了!”
“那敢情好,来来来,都耽误一天了,我帮你一起种。”
两人拿上工具正准备出发,天佑提了一句:“老爷子,家里有草木灰没?”
“有啊,种这玩意儿还要那个吗?”
“对,有帮助,咱们装一袋就过去。”
随后装备齐全,来到了地里,天佑把种子铺在地上,发芽率倒是没有三爷说的那么夸张,但90%还是有的。
趁着三爷在刨土,天佑将今天签到获得的根瘤菌粉混入了草木灰里,能有效提高固氮能力。
两人呼哧呼哧的刨着坑,忙活了好一会才算完事,周围已经站着好几个看热闹的村民了。
孙大姑看着满地发芽的种子,有些惊讶,连忙询问了发芽率,得到90%的答案时也是很震惊,昨天她拿了十颗种子回去用古法发芽,结果发芽率不到30%。
几个闲不住的大爷也一时手痒,打算下场帮忙。
天佑将种子裹上草木灰放入事先挖好的小坑里,让几位大爷用同样的方法操作,要不说人多力量大呢?
特别是几位大爷都是干活的老手,很快就完成了所有的种植工作,到最后反而是天佑的速度最慢,种的最少。
而在天佑不知道的村头,孙大姑和几个老太婆坐着吹牛,提了一句天佑的发芽法,不知不觉间提升了一波他的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