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掠过校园,梧桐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林逸站在教学楼前,仰头望着那些在阳光下微微摇曳的叶子,恍惚间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转眼间,大三下学期已经开始了。
“发什么呆?“风逸从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手里拿着两本崭新的教材,“孙逸尘的英语课要换教室了,在文远楼305。“
“孙逸尘?“林逸接过书,“新来的那个英语老师?“
风逸点点头:“听说才22岁,宁夏大学毕业的,上课风格很活跃。“
正说着,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年轻女老师抱着教案从他们身边经过,脚步轻快。
“那位是赵梦琪老师,“风逸压低声音,“北大研究生,教人文素质选修课的。“
林逸望着两位新老师的背影,突然有种奇妙的预感——这个学期,注定不会平静。
孙逸尘的第一节课就颠覆了大家对英语课的认知。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打开投影仪,播放了一段《星际穿越》的片段,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问题:
“If you were Cooper, would you leave your daughter for space?“
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
“这叫沉浸式教学。“新转来的李飞扬突然插话,他戴着黑框眼镜,声音不大但很清晰,“宁夏大学的特色。“
林逸转头看了这个陌生面孔一眼,对方冲他友好地笑了笑。
另一边,赵梦琪的人文课堂更是座无虚席。
“今天我们讨论'青春的定义'。“她站在讲台中央,白衬衫的袖口挽到手肘,“请大家用三个词形容你的大三下学期。“
“焦虑。“
“冲刺。“
“蜕变。“
同学们的回答此起彼伏。赵梦琪把这些词写在黑板上,最后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将它们框住:“这就是成长的模样。“
深夜的药理学实验室,周婉清看着面前两个黑眼圈浓重的学生,无奈地叹了口气:“林逸,风逸,这已经是你们这周第三次通宵了。“
“周老师,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截止日期快到了。“林逸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我们再优化一下数据。“
风逸盯着显微镜,头也不抬:“对照组的结果还差最后三组。“
周婉清摇摇头,从包里拿出两罐咖啡放在桌上:“别熬太晚,年轻不是用来透支的。“
她离开后,实验室又恢复了寂静,只有仪器运转的轻微嗡鸣。凌晨三点,林逸终于撑不住趴在桌上睡着了。风逸轻轻给他披上外套,继续完成最后的实验记录。
窗外,梧桐树的影子被月光投射在墙上,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
“各就位——“
体育场上,许嵩阳罕见地穿着运动服,手里拿着秒表。今天是体能测试日,全班同学都在跑道上蓄势待发。
“预备——“
哨声响起,二十多个身影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
林逸和风逸并排奔跑,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和彼此的呼吸。最后一圈时,林逸的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别停!“风逸一把抓住他的手腕,“跟着我!“
被拽着向前冲的感觉很奇怪,但林逸奇迹般地又提起了速度。冲过终点线时,两人同时瘫倒在草坪上,大口喘着气。
“3分58秒,“许嵩阳走过来,难得地露出赞许的目光,“不错。“
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他们汗湿的脸上,斑驳如勋章。
五月的校园弥漫着梧桐花的香气。
“你真的决定了吗?“林逸坐在树下的长椅上,声音有些发紧,“去德国交换?“
风逸点点头:“慕尼黑大学的offer昨天到了,药学专业全球排名前三。“
一片梧桐叶飘落在两人之间。林逸盯着那片叶子,突然笑了:“去吧,我等你回来。“
“你不拦我?“
“为什么要拦?“林逸抬头,眼睛里映着细碎的阳光,“我们都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风逸紧紧抱住了他,梧桐叶在他们脚下发出轻微的碎裂声。
孙逸尘在走廊上叫住林逸:“听说你拿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夏校资格?“
林逸惊讶地看着他:“您怎么知道?“
年轻的英语老师眨眨眼:“推荐信是我写的。“
另一边,赵梦琪正在帮绮菱修改研究生申请的个人陈述;许墨轩罕见地出现在食堂,给准备物理竞赛的尚瑞鹏开小灶;周婉清和陈泽坤并肩走在梧桐道上,讨论着下学期的合作课题。
而林逸和风逸,一个朝着图书馆,一个朝着国际交流中心,在梧桐叶摇曳的阴影里,背对背走向不同的方向。
他们的轨迹在这一刻分开,又终将在更高处重逢。就像校园里这些梧桐树,根系在地下纠缠,枝叶却各自伸向天空。
大三的夏天,青春在冲刺中完成蜕变,而梧桐叶见证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