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胡同里的公私课
- 正阳收藏局:从救下徐慧真开始
- 浅语音条
- 2419字
- 2025-05-10 20:00:22
正阳门的雪刚化,小酒馆的煤炉就烧得通红。徐慧真的算盘珠子在吧台上噼里啪啦响,算的不是酒账,而是公私合营的利弊。陈雪茹的旗袍蹭过八仙桌,香粉味混着二锅头的辛辣:“慧真姐,你就没想过?一旦公私合营,咱这小酒馆的招牌就得摘了,换成‘正阳门国营食堂’。”
苏浩然坐在角落,帆布包压着新得的《青囊书》残页,听着商户们的争论。自乔迁宴后,正阳门的话题就没离开过“公私合营”,陈雪茹的丝绸店门口,甚至贴出了“自主经营,利国利民”的标语。
“雪茹妹妹,”徐慧真的银戒指敲着算盘,“你那丝绸店的苏联货,没了独家渠道能行吗?”她望向窗外,范金有的自行车停在供销社门口,车把上的“街道办”袖章格外刺眼,“再说了,李区长上次在苏老师的乔迁宴上,可是说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
陈雪茹的金表链在吧台上划出银弧:“总路线?”她冷笑一声,“我爹在琉璃厂当学徒时,洋人铺子也说要‘合资’,结果呢?连柜台都没保住。”她忽然转向苏浩然,“苏老师,您在故宫修画,总该懂‘破而后立’的道理吧?”
苏浩然刚要开口,木门“吱呀”推开,李大娘的棉鞋带着残雪闯入,棉袄上的五角星徽章歪得几乎掉下来:“可算找着你们了!”她环视满屋子的商户,目光落在苏浩然身上,“区里下了死命令,这周再没商户响应,正阳门的先进红旗就得摘了!”
小酒馆的气氛骤然紧张。强子的三轮车夫缩在角落,摆弄着搪瓷缸;卖酱菜的王老板擦着汗,酱菜坛子在煤炉旁散发着咸香。苏浩然刚起身要走,李大娘的手已抓住他的袖口:“苏老师别走,您文化高,给大伙讲讲政策!”
“李大娘折煞我了,”苏浩然坐下,帆布包带扫过牛爷留下的青花瓷碗,“公私合营不是收归国有,是‘和平过渡’,”他望向陈雪茹,“北京同仁堂合营后,乐家老铺的招牌还在,配方也由国家保护——”
“那我们的进货渠道呢?”陈雪茹打断他,“我从苏联进的绸缎,难道要走供销社的统购统销?”她的旗袍领口起伏,“苏老师修画是把碎画拼整,可我们做生意,是把整布裁碎啊!”
苏浩然忽然想起石老说过的“修旧如旧”,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帆布包:“各位担心的,无非是‘利’与‘名’,”他望向徐慧真,“慧真姐的小酒馆,若合营后保留‘徐记’招牌,由国家注资扩大门面,您还是掌勺的东家,只是多了个‘食堂主任’的头衔,如何?”
徐慧真的算盘珠子突然停住,蓝布围裙下的手指绞着红绒布——那是静理的算术本边角料。她忽然想起李区长在乔迁宴上说的“文化交流窗口”,银戒指在煤炉光下闪过:“苏老师的意思是,咱们当‘掌柜的职工’?”
“正是,”苏浩然点头,“技术入股,品牌保留,国家负责扩大规模,”他转向陈雪茹,“雪茹姐的丝绸店,若能成为‘国营绸缎庄’的技术顾问,苏联进货渠道说不定能升级成中苏合营——”
“想得美!”范金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他的中山装口袋露出半截文件,“合营就是公私各半,你们这些老板还想当甩手掌柜?”他故意忽略李大娘的眼色,“我可听说,有的街已经开始查偷税漏税了……”
陈雪茹的脸色一白,旗袍上的青玉胸针险些滑落。苏浩然却注意到范金有文件上的“北京同仁堂合营细则”,系统界面悄然亮起:「检测到政策文件(★★),解锁‘时代脉络’分析能力」。他忽然明白,范金有的反对,不过是怕失去暗中操控的权力。
“范主任,”苏浩然忽然笑道,“您口袋里的细则,第三款是不是写着‘尊重商户原有品牌’?”他望向李大娘,“李大娘,不如请区里发些成功案例的传单,比如上海荣氏企业合营后,生产规模扩大了三倍。”
李大娘的眼睛一亮,赶紧掏出小本本记录。陈雪茹的金表突然发出报时声,她盯着苏浩然,忽然发现这个总与老物件对话的男人,此刻眼里燃着比煤炉更亮的光:“苏老师,您是不是早研究过政策?”
“牛爷说,修画要先读画论,”苏浩然摸着帆布包里的《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是幅大画,咱们正阳门的商户,该做画里的‘点睛之笔’。”他忽然望向徐慧真,“慧真姐的小酒馆若带头合营,我第一个去当‘文化顾问’,给外宾讲牛骨汤里的中医食疗。”
徐慧真的脸忽然红了,蓝布围裙下的心跳得比算盘珠子还快。她想起乔迁宴上,苏浩然把茅台坛摆在“酒气养物”的方位,忽然明白,这个男人总能在时代的浪潮里,给老物件找到新的经纬。
“我同意合营,”她忽然拍板,银戒指重重磕在吧台上,“但得保留‘徐记小酒馆’的招牌,静理的算术本,还得贴在墙上当菜单。”
陈雪茹的睫毛颤了颤,忽然冷笑:“慧真姐倒是跑得快,”她转向李大娘,“我要看看区里的正式文件,若真能保留‘雪茹绸缎庄’的字号,我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
李大娘的旱烟袋终于点燃,烟灰落在“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里:“这就对了!苏老师这张嘴,比我的快板还管用。”她忽然压低声音,“实不相瞒,区里已经准备把正阳门打造成‘文化合营试点’,苏老师的修缮室,说不定能和你们的铺子连成一片……”
暮色漫进小酒馆时,范金有的自行车铃响着远去,车把上的袖章歪得更厉害了。苏浩然望着徐慧真重新拨弄的算盘,忽然想起石老的话:“小苏啊,你修复的何止是古画,是整个时代的脉络。”他摸着口袋里的青铜钥匙,系统界面亮起微光:「检测到时代节点:公私合营启动(文明进度+ 15%)」。
雪又开始下了,陈雪茹的旗袍消失在胡同尽头,徐慧真的蓝布围裙却在煤炉旁愈发清晰。苏浩然知道,这场胡同里的“公私课”,不过是文明长河里的一道弯,而他,有幸成为那个在弯道处立起路标的人——让老招牌在新时代的风雪里,继续飘出属于自己的茶香与墨香。
“苏老师,”徐慧真忽然递来一碗牛骨汤,“您说,合营后我这汤里的料,还能自己说了算吗?”
苏浩然接过汤碗,热气模糊了镜片:“会的,”他望向天井方向,仿佛看见未来的“经纬堂”与“徐记小酒馆”并肩而立,“就像老槐树的年轮,每一圈都是新的,却又连着过去的根。”
小酒馆的木门再次推开,强子的三轮车夫抱着“公私合营好”的标语牌进来,煤炉的火光映着他们朴实的笑脸。苏浩然忽然懂了,所谓时代的选择,从来不是推倒重来,而是让老物件在新的经纬里,继续编织属于中国人的烟火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