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个敢要,一个敢给
- 大明:从监国太子到天启大帝
- 大鱼字水
- 2161字
- 2025-05-18 12:34:25
孙承宗少有报国志。
可惜蹉跎半生,年过四十才中进士,正式进入朝廷做事。
奈何他不肯逢迎,在官场一直郁郁不得志,曾两次愤然告假还乡,以发泄党争苦闷。
此时年近六旬,终于做了太子之师,又得到太子的青睐,他日成就不可限量。
然而。
此时的孙承宗,得朱由校的所请,竟还犹豫起来。
原因无他,自身位置不够,太子亦没登基。
辽东的水太深,就算真被委以重任,也很难有所建树。
而朱由校也只是试探,仅仅只有五日师徒之情,交情言深难让人信服。
所以在看到孙承宗不语,他连忙笑呵呵补了一句,“先生惊了吧?适才相戏耳...”
“嗯?”
孙承宗一愣,当即板着脸提醒:“臣虽不才,也不适合去辽东,然殿下乃储君,他日之天子,切记君无戏言,不可乱语。”
“知道了。”
朱由校肃然颔首,跟着又追问:“以先生只见,熊廷弼若何?也该被撤吗?”
“为帅者,御将者也,谋大局,能知兵,熊廷弼性如烈火,喜欢辱骂与逼迫行事,所以不能团结同僚,朝臣纷纷弹劾他,便是这性格造成,当然,辽东情况复杂,也有形势所迫之故,换个冷静之人,或许会更好。”
孙承宗不像他人,一个劲贬低熊廷弼,却也支持罢免换帅。
朱由校听得频频点头,他作为二十一世纪来人,比孙承宗历史经验更多,虽然认同对方观点,却不打算撤掉熊廷弼。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
熊廷弼能走上高位,反而与他的性格缺陷有关。
站在皇帝的视角,一个无法团结手下、得罪朝臣,且手握兵权的封疆大吏,才不容易割据自立。
没有缺点的完人,哪个皇帝敢委以重任?形成尾大不掉的藩镇,岂不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唐末藩镇,犹在眼前。
安史之乱前,李隆基为什么爱用胡将?也是因为他们身份特殊,很大程度不能和汉人同心,不会对边境形成威胁。
可惜千算万算,像安禄山这样的异族,河北人也愿意拥护。
......
“既然辽东情况复杂,先生以为谁可代他?”
“这...说不好...”
朱由校现在有决定权,孙承宗可不敢胡乱举荐,紧跟着又提醒道:“殿下不必忧愁,阁老们与吏部同僚定会审慎遴选,殿下与陛下斟酌取之即可...”
“朝廷前后花了那么多钱,萨尔浒以多打少最终大败,以先生之见,换主帅就能解决问题吗?辽东如何才能安定?”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河解冻也非一日之功,这件事说起很复杂,总之需要将士同心,给养军需保障充足,再以远交近攻方式,稳扎稳打夺回失地,换个能力强的统帅,还是很关键的...”
孙承宗也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不过因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大多没深入细致作研究,所以回答很表面。
而朱由校要向朱常洛开口,此时还必须借孙承宗之名形成观点,所以并没就此止住发问。
“那么,熊廷弼能力怎么样?”
“公正来讲,熊廷弼是有能力的,对于辽东也足够熟悉,就是性格有巨大缺陷,难与将士、朝臣形成合力,故有今日之窘境...”
“本宫可不可以理解为,如果找不到合适继任者,熊廷弼还能暂时留用?”
“话虽如此...”
孙承宗搞不清朱由校心思,最终报以公正之心:“太子聪慧,确实能这样想,但臣还是建议换人...”
“呵呵。”
朱由校笑盈盈。
“本宫只是说说而已,要是有合适接替人选,当然还是换了最好,否则不停向朝廷催要饷银与军需,实在令人不胜其烦,本宫接触政务才五天,到处都是伸手要银子的,朝廷又不能变出银子来...”
“呃...”孙承宗语重心长解释:“战争就是这样,花钱如流水,就算换掉熊廷弼,依旧要朝廷支持,否则谁也没办法。”
“是这么啊...”
朱由校一脸恍然大悟表情,随后喃喃说道:“本宫喜欢听先生讲学,以后先生多讲讲战争,特别是古往今来,关于辽东的战争,本宫实在想不通,为什么我大明天朝,竟打不过奴酋。”
“是,臣记住了。”
“对了,明日十五,本宫按例放假一天,先生也好好休息。”
“呵呵,多谢殿下关爱,您好好休息,臣还有别的事...”
......
入夜后,乾清宫。
李选侍晋封贵妃,有了专属宫殿已搬离。
乾清宫后方寝区昏暗,而朱常洛喜欢早上晒太阳。
他现在身体虚弱无法凝气,从朝阳中获得‘自然能量,是身处皇宫唯一的方法,所以依旧住在东暖阁。
朱由校又去汇报学业,这一次他不再唯唯诺诺,主动输出自己的观点,让一旁的王安大感诧异。
朱常洛认真听完,蹙着眉反问:“所以太子的意思,是打算留下熊廷弼?”
“这是孙先生的建议,儿臣也觉得有道理,他还说熊廷弼为形势所迫,所以才说了很多狂悖之言,其实能力还是很强的,否则皇爷爷怎么一直用?”
朱由校不能表现太精明,这时候只能拉师傅孙承宗背锅。
朱常洛与王安深信不疑。
“好吧,太子既然决定了,那便按你的意思办,王伴,明日阁臣来请安,你便替朕这么回。”
“是...”
“父皇等等,儿臣与他们约到后天下午,所以...”
“知道了,后天便后天。”
朱常洛扭头看向王安,提醒道:“明日有人提起此事,还是让他们找太子。”
“是。”
“还有,熊廷弼上奏请辞,可能是受到弹劾压力,为了让他安心做事,建议父皇下旨好言安抚,再拨发一些银两,以及赋予更大权力,这样才没后顾之忧。”
此言一出,朱常洛还没开口,王安激动追问:“这都是孙承宗教的?”
“大部分是的,也有一小部分,是本宫的意思。”
朱由校将比例反转,再次把孙承宗拉下水。
一小部分?我看全部都是吧?
王安还没来及劝谏,朱常洛就接话询问:“下旨安抚容易,不知要拨多少银两?又给多大的权利呢?”
“嗯...”
朱由校佯装思索,随后小声试探道:“先拨一百万两?再赐他尚方宝剑,准其先斩后奏,行便宜之权?”
“可以。”
......
这父子俩一唱一和,大太监王安当场懵了。
你们一个敢要一个敢给,这还是我记忆中的万岁与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