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太极圆转,生生不息
- 大明:从监国太子到天启大帝
- 大鱼字水
- 2150字
- 2025-05-18 08:33:25
朱由校语出惊人,周嘉谟、黄嘉善面面相觑。
不待两人答话,首辅方从哲率先陪着笑脸,说道:“殿下是在打趣么?”
“没有啊。”
朱由校正色对曰:“经过这几日相处,本宫觉得两位尚书都是能臣,必能力挽辽东颓势。”
“呃...殿下谬赞,臣惶恐...”
“臣亦惶恐...”
辽东局面复杂、军事威胁大,一般人都不想去蹚浑水。
周嘉谟执掌吏部,黄嘉善执掌兵部,都清楚辽东水有多深,两人都已七老八十,更不愿把一把老骨头,交待在那苦寒之地。
仕途已到尽头,何必去辽东玩命?
这一大把岁数,又是中枢六部的尚书,就该安稳留在京城等待致仕,并利用手中权力和影响,为亲朋子侄官场铺路。
此时朱常洛让太子拿主意,而朱由校的决定好似‘儿戏’,这两人虽不愿接这差使,也不好自己推脱。
所以他们先后谦让,却同时看向首辅方从哲,眼神中尽是求援之色。
方从哲会意,急忙接话帮腔:
“殿下器重,老臣本不该多言,然而陛下登基不久,朝廷正处在过渡期,两位尚书执掌要害部堂尽职尽责,理应在朝为陛下分忧,请殿下另择良帅...”
“择谁?你么?”
“呃...殿下别开玩笑...”
“没开玩笑。”
朱由校表情严肃,正色说道:“要没替换人选,一旦罢黜熊廷弼,奴酋趁辽东群龙无首复来,如之奈何?”
“这...”
方从哲一时语塞。
“殿下所言甚是...”
周嘉谟高声接下话腔,扭头看着黄嘉善,以讨论口吻说道:“辽东的确不能无帅,而仓促从别地选调迁延日月,莫如以周永春为帅?”
“我看行...”黄嘉善出言附和。
“周永春?”
朱由校蹙眉呢喃。
他正在思索此人事迹,方从哲便适时出言介绍:“周永春现为辽东巡抚,熊廷弼现在的副手,乃是一名能臣。”
“哦...”
朱由校微微颔首,随后又追问:“周永春知兵否?”
“什么?”
“辽东经略责任重大,主要是应对奴酋的威胁,周永春有作战经验么?他会调兵遣将吗?”
“这...”
方从哲看向周嘉谟,“他有吗?”
“似乎没有...”
周嘉谟囫囵回答,然后马上找补:“他虽然直接没有,但在萨尔浒之战表现优异,负责粮草兵马转运得力,我军战败他不但没贬谪问罪,还被升为副经略,应该能胜任...”
“国家大计,应该可不够,要必须...”
朱由校瘪嘴摇头,然后左右一番打量,又意味深长说道:“本宫虽读书不多,却也知道转运粮草兵马,只能说后勤辅弼得力,能否胜任尚未可知,大明经历萨尔浒之败,不能再继续试错了...”
“这...”
三个朝廷大员,竟被一黄毛小子说住。
不待他们出言反驳,朱由校再次以退为进,“本宫还是属意二位,周尚书经验丰富,曾多次巡抚平叛,黄尚书更了不得,就任兵部尚书之前,还统兵获得‘三边大捷’...”
“殿下谬赞,老臣汗颜...”
“是啊,老臣心怀壮志,奈何年迈体弱,恐挑不起这重担...”
周、黄二人争先推辞,朱由校看着他们不为所动。
“殿下。”
方从哲再次开口,一年郑重谏言,“我大明人才辈出,并非只有两位尚书可用,老臣以为先同意熊廷弼所请,暂以周永春代职守辽,待选出更合适的人选,再行更换便是了...”
“对对,阁老所言,老陈持重,朝臣弹劾不断,熊廷弼亦有去心,强留无益...”
“方阁老,周尚书,且听本宫一言!”
朱由校打断周嘉谟,正色说道:“本宫尚为及冠,几日相处下来,诸位也有看到,对不肯定之事,本宫无法决断,况且所定之事,最终要呈父皇御批,所以熊廷弼这事,你们直接请示父皇?”
方从哲人都麻了,心说你们父子别这样,推来推去都没完了,遂苦着脸提醒:“陛下有言在先,此事要太子来定。”
“不如这样,本宫去请示父皇,你们也好好想一想,何人可以接替熊廷弼,我们后天下午再议?”
朱由校此话一出,众人都觉得能接受。
但方从哲不想久耗,遂继续提议:“国事紧急,殿下明日休息,不如抽时间议定,何必要多等一天?”
“阁老,本宫还是个少年,半个月才休息一次,您能放过本宫么?”
“可是...”
“方阁老,读书辛苦,殿下想放松,也可以理解,中间空出这一天,正好斟酌人选...”
......
辽事牵动朝廷大半精力,方从哲有意早点解决麻烦。
今天本来信心满满,以为能定下熊廷弼一事,没想到太子过分较真,此事只能往后继续延。
就怕到了后天,朱由校依旧定不了,而朱常洛又执意锻炼他,这件事就没完没了。
太极圆转,生生不息。
如此,跟先帝在世有何区别?还是我默默承受一切?但天已经大变样了。
别看方从哲是内阁首辅,却在此时朝廷中处于弱势,因为他是浙党人。
万历年间党争激烈,那时东林党受到严重打压,其中很多人都支持朱常洛。
朱常洛继位论功行赏,东林党人大肆被擢升授以要职,诸如内阁刘一燝、韩爌,都是东林党人。
而罢免熊廷弼,已成了各党共识,方从哲为保证顺利,遂授意礼部尚书孙慎行密谓孙承宗,让其在当天晚课复习时,找机会劝说朱由校。
孙慎行、孙承宗都是东林,且孙慎行是孙承宗座师,由他出面比方从哲更合适。
......
众人走后,朱由校待在文华殿,休息了一炷香时间,便来到了晚课时辰。
可能是因为明天放假,今日晚课与前几日不同,几个日讲师傅只是简单复习,并没有留互动思考的问题。
但轮到最后讲官孙承宗,他非但没重温今日《通鉴》节选,反而提到目前的辽东问题。
“听说今天下午,殿下与阁老尚书,议了熊廷弼之事,不知可有定论?”
“还没呢,师傅教过的嘛,这么大的事,必须慎重。”
“是该慎重,但既然事实清楚,就该早些决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我也想断,不过...”
朱由校话锋一转,说道:“就算撤了熊延弼,也得先找人接替他,否则辽东不得出事?他们都没合适人选。”
“殿下想用谁?”
“先生愿去最好...”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