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行军跟玩儿一样
- 不一样的三国,从大夏太子开始
- 黑白肉
- 2138字
- 2025-06-23 07:56:06
李仁爱看着娟秀的字体,笔画纤细却不失力度,犹如竹枝兰叶,撇捺舒展如刀削斧劈,瘦而有劲,正是学习赵佶的瘦金体!
他是看过宋徽宗的亲笔书法的,兴庆府就有,跟宋徽宗的字比起来,这个就显得徒有其表,神韵不足,缺乏筋骨了。
但人家十几岁的小姑娘,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他将笔记逐一翻过,修改了他认为表达不合适的地方。
放眼望去,尽是朱批。
齐引章瞥见了,吓得花容失色,连忙跪倒在地,口称“殿下恕罪”!
刘盼儿也吓得跟着一起跪。
李仁爱停下朱笔,道:
“军中当称我为大帅!
我军中不行跪礼!
速速起来。
是我没有交代清楚,自然要修改正确。这又不是你的过错。
不过你当仔细研读,学习我是如何行文表达的。以后争取让我少改一点!”
李仁爱随即就教导起二人,如何写会议纪要、行军日记。
特别是会议纪要,要做到事事有着落,有人负责,有时间,有跟进,不会让人一忙起来就忘了事。
而行军日记,则是为了更直观的管理全军,记录行军征战事宜,为后续的战争做准备。
教导起两个软妹纸,李仁爱格外有耐心。
直到萧敬忠在帐外咳嗽得肺都要蹦出来了,李仁爱才道:
“进来吧,有事我还拦着你不成?”
李仁爱不做声,刘盼儿和齐引章听到了萧敬忠的咳嗽声,也不敢有什么反应,谁是主子,她们最是清楚不过。
萧敬忠一进大帐,目不斜视,正色道:
“大元帅,这边最大的室韦人部落头人,对我军的军令有所抗拒……”
李仁爱起身离开书案,走出了帐篷,刘盼儿和齐引章面面相觑,然后紧紧的跟了上去。
阴山南麓的草场,在初夏的风中起伏如绿浪,蔚为壮观。
趁辽军仍在龟速行军,夏军早已扎营在前套平原的中央,距离东北角的丰州城,快马行军一日距离而已。
总不能也学辽军,每日走几十里地便扎营吧?
李仁爱命令弓骑分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凡遇部落,皆命部落头人携质子,并精壮十人、马百匹,来大营觐见,逾期不至者,视为叛辽,后果自负。
这些头人来了,李仁爱才好拿自己大辽皇帝女婿的身份,夏国世子的身份,来威逼、引诱这些头人的部落,跟进夏国的脚步。
归根结底,没有这些部落,黄河前套这辽阔草场,他拿了一时半会儿也没什么用处。
李仁爱将刘盼儿和齐引章扶上马,自己也跃上了玉龙驹,一声“驾”,玉龙驹撒开蹄子,奔上了一处高坡。
夏风拂面,带来青草、土地的清新,夹杂了一丝骡马牲畜的腥臊,也不觉得难闻。
刘盼儿和齐引章却只敢在侍卫牵马下,缓慢前行,没办法,这是李仁爱给她们俩布置的作业,出门必须骑马!
真等后面打起来了,不会骑马,那就只能殒命半途了!
李仁爱回头看了眼笨拙前行的二女,笑着对旁边的萧敬忠道:
“你看这辽阔沃野,都是老天爷许给我大夏的牧场啊!”
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一队队哨骑,如流星般往返奔驰,将各部族的动向,一一呈报。
辽人对这片土地的掌控已经松弛,这不就是夏军的立威之时么?!
“传令!”
李仁爱对身边亲卫道,“着嵬名平南,率精骑三营,亲自去邀约室韦部头人,若还是不从……”
李仁爱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大军先拿这个叛辽的部落练练手,踏平其部,择其精壮为兵,老弱妇孺,皆送至金肃州、宁边州为奴!”
抗拒?
辽军龟缩夹山,金贼远在大同府。
在将近五万夏军面前,什么部落,能抗拒大夏的脚步?
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线,紧接着一阵闷雷声传来,继而山坡上的草木都开始颤抖。
这是大军在操练。
这四万五大军,有最开始的李良辅残部,有宁边州、金肃州的契丹人,有静州援军,有给辽国捺钵送给养的大军,不好好操练,打起仗来,多么松垮?
人多,配合不力,号令不行,不如人少。
统筹操练的王世光,将金鼓旗令细化至每一营,士卒闻鼓则进,闻金则退,旌旗所指,弓骑齐射如暴雨倾盆。
既是出去巡四方的哨骑,也是一都一都,一百人一队,好熟悉上官和袍泽。
就是不知道对上金贼,能有几分胜算。
第二日一早,夏军大营外,已经陆续聚集了数十名部落头人。
他们带着青壮、马匹,还战战兢兢地带着牛羊,得拿出态度来嘛。
即便有人暗中攥紧刀柄,当看到一营营铁骑——那些夏军甲胄铮亮,弓刀如林,而他们,区区数十人,却连铁甲都凑不全,连皮甲都显得衰败,那攥紧刀柄的拳头,也就松懈了下来,连带脊梁骨,都弯的更厉害了。
李仁爱高坐帅帐,带领诸将亲自接见各部头人和质子,活脱脱的军民一家亲,十分亲昵。
齐引章和刘盼儿,则在旁边的角落里,专心记录大帅李仁爱,跟各部头人聊天时问到的部落名字,头人名字,质子名字,丁口,马牛羊,牧场位置等等。
一个满脸虬髯的大汉,正是昨日嵬名平南率领三营精骑“邀请”而来的室韦头人,此刻乖巧的跟只大猫没什么区别,李仁爱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任何的不耐烦。
生怕自己有一点表现不好,成为那只拿出来吓鸡的猴。
他甚至带来了五百人的青壮,表示要为大军效力。
李仁爱不得不带着这些头人、质子们走上山坡,看了看夏军的每日操练。
“诸位或者子嗣随本帅征战,看我大夏军威,可破金贼否?”
李仁爱话音未落,那室韦头人便抢先扑倒在地,高声道:
“大帅铁骑所向,金贼必如秋草遇燎原之火!”他粗糙的手指深深抠进草皮,“小人愿献部落半数青壮为先锋,只求能为大帅牵马坠蹬!”
旁边的鞑靼老者不甘示弱,将镶金马鞭高举过头:
“长生天在上,老朽活了六十载,从未见过如此雄师!这些儿郎们——”他反手指向身后瑟瑟发抖的质子们,“能跟着大帅学本事,便是他们的福气”。
一个个争先恐后,好像不表达一下对大夏太子的尊崇,身上就会少了什么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