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刑侦大队的休息室,张志军将最后一份结案报告放进文件夹,长舒一口气。周维安案已经过去两周,郑东明失踪案依然没有突破性进展,但至少今天,他答应给团队放半天假。
“张队,你确定不跟我们一起?“罗小伟靠在门框上,已经换下了警服,穿着一件深蓝色 polo衫,手里攥着车钥匙。
“你们先去,我处理完这些就来。“张志军笑着指了指桌上的文件堆,“总得有人做文书工作。“
走廊上传来一阵笑声。文晶晶和赵雪晴手挽手走过,都穿着休闲的连衣裙,文晶晶的头发罕见地披散下来,在阳光下泛着栗色的光泽。赵雪晴怀里抱着一个保鲜盒,隐约可见里面整齐排列的手工饼干。
“李教授带了他珍藏的龙井,许教授说要表演茶道。“赵雪晴眨眨眼,“错过就太可惜了。“
“刘法医和黄少良已经在楼下等了。“罗小伟补充道,“刘法医居然带了他自己酿的梅子酒。“
张志军摇摇头,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这个团队经过几个大案的磨合,已经像家人一样亲密。他看了看手表:“给我一小时。你们先去湖边占个好位置。“
一小时后,张志军驾车来到城郊的明镜湖。五月的阳光温暖而不炽热,湖面波光粼粼,远处青山如黛。湖边一片草坪上,他的团队成员已经铺开了野餐垫,支起了小桌子。
“张队迟到,罚酒三杯!“刘小军举起一个玻璃瓶,里面琥珀色的液体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今天难得没穿标志性的白大褂,而是一件浅灰色亚麻衬衫,看起来年轻了不少。
“刘法医,你这酒多少度?“张志军接过小酒杯,警惕地嗅了嗅。
“放心,才42度,泡了三年青梅,温和得很。“刘小军得意地笑着,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许篙明正跪坐在一块蓝色扎染布上,面前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他修长的手指以近乎艺术的方式操控着茶壶和茶杯,热气袅袅上升,在阳光下形成细小的彩虹。
“许教授,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赵雪晴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看着。
“家学渊源。“许篙明微笑,金丝眼镜后的眼睛温和而专注,“我祖父是潮州人,从小教我茶道。他说好的侦探就像好的茶——需要耐心、专注和恰到好处的温度。“
文晶晶正和李博文讨论着什么,两人面前摊开着一本厚重的书籍。李博文今天穿了件浅蓝色衬衫,看起来比在实验室时放松许多,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李教授在给文文讲毒理学史,“黄少良凑过来,递给张志军一个纸盘,上面堆满了各种小吃,“我打赌他们五分钟后就会开始争论中世纪欧洲哪种毒药最致命。“
张志军接过盘子,尝了一块赵雪晴烤的杏仁饼干,香甜酥脆。“黄老师今天怎么没带你的'百宝箱'?“他打趣道,通常黄少良连吃饭都会带着他那套微型痕检工具。
“今天休假!“黄少良拍拍裤兜,“不过...我还是带了放大镜和紫外线笔,以防万一。“
罗小伟正忙着用便携式烤架烤香肠,油脂滴在炭火上发出滋滋声,香气四溢。“张队,尝尝这个,我家祖传秘方腌制的。“
阳光、美食、欢笑。这一刻,他们不是与罪恶搏斗的刑警,只是一群享受生活的普通人。张志军靠在树干上,看着湖面上划过的野鸭,感到久违的放松。
“张队,电话!“文晶晶突然喊道,把他的手机递过来,“指挥中心。“
所有交谈声戛然而止。张志军按下接听键,听了几句,表情立刻变得严肃。“地址?...好,我们马上到。“
他挂断电话,环视团队成员,所有人都已经站了起来,休闲的气氛一扫而空。
“城北别墅区,又一起命案。“他的声音低沉,“死者胸口刻有全视之眼符号。“
二十分钟后,三辆警车呼啸着驶入一栋豪华别墅的前院。别墅是欧式风格,白色大理石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与现场凝重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死者郑东明,52岁,市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辖区警员快速汇报,“保姆今早发现尸体,死亡时间估计在昨晚。“
“郑东明?“罗小伟惊讶地看向张志军,“那个失踪的...“
张志军点点头,戴上手套:“所有人按标准程序行动。刘法医重点检查死因;黄少良负责痕迹;文晶晶查监控和电子设备;赵雪晴,我需要你特别注意那个符号的刻画方式。“
别墅内部装修奢华,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郑东明的尸体躺在书房的地板上,上身赤裸,胸口刻着那个他们已经太过熟悉的符号——但这一次,符号被涂成了暗红色,在惨白的皮肤上显得格外刺目。
“是红蜡。“赵雪晴仔细观察后说,“凶手刻完符号后,特意用红蜡填充了凹槽。“
刘小军正在检查尸体:“死亡时间约在昨晚10点到凌晨1点之间。初步看又是氰化物中毒,但这次是通过吸入。“他指着死者鼻孔周围的轻微灼伤痕迹,“可能是氢氰酸气体。“
“吸入?“张志军皱眉,“那需要专业设备。“
“不一定。“李博文插话,“某些氰化物化合物遇水就会释放氢氰酸气体,一个简单的玻璃容器就够了。“
黄少良从书房角落举起一个破碎的玻璃皿:“找到这个,边缘有白色粉末残留。“
“取样化验。“张志军命令道,然后转向文晶晶,“监控呢?“
文晶晶正在操作书房电脑:“别墅有完善的安防系统,但昨晚7点到今早6点的监控录像全部被删除了。“她快速敲击键盘,“不过我在系统日志里发现,删除操作是从内部网络执行的,需要密码。“
“凶手知道密码...“罗小伟若有所思。
“或者胁迫郑东明输入密码。“许篙明补充道,他正仔细观察书房布局,“看这里。“他指向书桌上的一个相框,照片里是年轻的郑东明和另外两个男人站在一个实验室门口,“这应该是阳光实验室时期。“
张志军凑近看,认出了陈明远和周维安:“三巨头齐聚。“他的目光被照片角落的一个模糊人影吸引,“这是谁?“
那是一个站在远处树下的高瘦男子,只能看到侧影,但手中似乎拿着什么东西。
“放大看看。“罗小伟建议。
文晶晶用手机拍下照片,进行图像增强处理:“他手里拿着的...像是一个盒子?不,等等...“她调整参数,“是一个标本瓶,实验室用的那种。“
“查查阳光实验室当年的全部人员名单。“张志军说,“特别是那些不在主要合影中的人。“
就在这时,赵雪晴发出一声惊呼:“张队,你看这个!“她从书柜最下层抽出一本厚重的相册,翻开其中一页,上面贴着一张发黄的剪报,标题是《阳光实验室荣获科技进步奖》,日期是1992年9月——事故前两个月。
剪报照片上,郑东明、陈明远和周维安站在领奖台上,笑容满面。而在台下观众席的第一排,坐着一个戴金丝眼镜的年轻男子,正专注地看着台上。
“这个眼神...“罗小伟皱眉,“不像是祝贺,更像是...监视?“
许篙明接过相册,仔细端详:“他的坐姿很特别,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膝上,这是典型的防御姿态。但眼神却是异常专注。“
“能认出是谁吗?“张志军问。
文晶晶已经拍下照片进行面部识别:“数据库没有匹配...等等。“她突然停下,快速翻阅手机,“我见过这张脸!在李教授给我的那本《神经毒理学发展史》里!“
她调出一张照片,是一本书的编者页,上面列着几位学者的照片。其中一位年轻的研究员与简报中的男子五官极为相似,只是更年轻些。
“方明,1990-1992年任国家神经毒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文晶晶念出简介,“专长是神经毒剂解毒剂开发。“
“方明?“张志军猛地想起,“光明基金会的注册人?“
“时间线吻合。“许篙明分析道,“1992年事故后,阳光实验室解散,陈明远创办明远集团,周维安创办维安制药,郑东明进入医药局。而这个方明...成立了基金会。“
“一个复仇者联盟。“罗小伟低声说。
张志军的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短信,来自未知号码:
“审判已经完成。但罪恶的源头仍未清除。你知道该找谁。——正义之眼“
他抬头看向团队成员,所有人都表情凝重。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却驱散不了房间里逐渐凝聚的寒意。
“李教授,“张志军突然问道,“神经毒理研究所...现在还存不存在?“
李博文推了推眼镜:“1998年改制并入军事医学科学院了。但他们的旧档案应该还在...“他停顿了一下,“你们不会是想...“
“文晶晶,查查方明的下落;罗队,联系军事医学科学院,我们需要查阅90年代初的研究档案;许教授,重新分析所有案件中的行为模式,找出凶手的下一个可能目标。“
张志军最后看了一眼郑东明的尸体,胸口那个被红蜡填满的符号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这个案子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复仇,背后隐藏着一个横跨三十年的黑暗秘密。
而他们,才刚刚触及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