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创新能否成功的三大原因

综合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经济学家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找出如下三个原因。

第一,创造与创新能否成功,与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有关

几百年前的医生们认为,坏血病可能有多种病因:你可能会因为不干净的水、潮湿的空气或肮脏的住处而患上坏血病,根本的原因则取决于你的体质。既然得病有多种原因,那么必定也存在多种治疗坏血病的方法。所以,针对坏血病的“特效药”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就连林德医生也不认为自己发现的正是治疗坏血病的特效药。他在《论坏血病》一书中写道:“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可以专门治疗某种疾病的灵丹妙药。”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发现的重要性,甚至没有在书中用太多篇幅来讨论这个发现。在破除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个方面,林德本人也并没有超越他的时代和同行。

第二,创造与创新能否成功,与科学普及的时机与速度是否跟上有关

关于柑橘类水果可以治疗坏血病的做法,真正说服人们的理由,又历经一个半世纪才被揭晓,生物化学家从柑橘中分离出一种名为抗坏血酸的分子,如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它就是维生素C。至此,维生素C作为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特效药”,才算真正站住了脚,而这个如此简单的发现被人们真正接受,却花费了整整400年。

这样的例子在整个科学发展史上屡见不鲜。比如心脏起搏器的普及。早在1932年,心脏起搏器就被发明出来了,但人们对它有诸多的不信任和担心,比如,起搏器体积太大携带不方便、电池寿命太短、植入体内会引发感染等。这项发明沉寂了将近20年,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像小而节能的晶体管、体积小寿命长的电池,以及环氧树脂这样的生物相容性材料,让心脏起搏器能够完全植入人体,这才让它迅速普及开。

像坏血病和心脏起搏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科学界对此类现象有一个非常浪漫的说法,叫作“创新睡美人”。这些创新在发现后往往被忽视了几十年,一直等到属于它们的时代到来,才受到巨大的欢迎。有统计数据表明,3/4以上的睡美人是被其他学科的发展唤醒的。也就是说,重大的科学进步往往来自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唤醒坏血病疗法这个睡美人的王子是分子化学,唤醒心脏起搏器这个睡美人的王子则是材料科学和电子元器件。

甚至,有些唤醒睡美人的王子来自科学领域之外。这也是创造与创新能否成功的第三个主要原因。

第三,创造与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得到外界环境与市场力量的加持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林德本来有机会影响英国海军部和远洋舰队的卫生政策,但海军部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仍然忽视了柑橘类水果与坏血病之间的联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林德受到了竞争对手的诋毁,这导致海军部采纳了林德竞争对手提供的将药物作为治疗坏血病的办法。

外界环境与市场力量这样的人为因素影响创造与创新成功与否的例子,同样数不胜数。比如常用的冰箱制冷机。从20世纪10年代第一台家用电冰箱上市开始,压缩式制冷机和吸收式制冷机这两种制冷方式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公认的更好的制冷方式就是吸收式制冷机,因为它不仅更加安静,没有时不时就要启动的嘈杂震动的声音,而且能源效率更高。可即便如此,100多年以来,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人使用的依然是压缩式制冷机。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这种冰箱得到了财力雄厚的通用电气的大力背书。以通用电气为首的数十家企业进入了冰箱市场,他们是电气行业的核心参与者,在所有电气技术上都有巨大的既得利益,因此,通用电气不仅改进了压缩式冰箱,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宣传。相比之下,开发采用吸收式制冷机的冰箱企业数量更少、规模更小,可投入资金也更少。同时它们还需要与天然气公司结盟,而当时,天然气公司也因为和正在崛起的电力行业的竞争而面临着沉重的财务压力。所以,我们今天广泛使用的是压缩式冰箱,而不是吸收式冰箱,这不是因为前者的技术比后者更成熟,而是因为最初生产和开发压缩式冰箱的企业群更加强势,资金更雄厚,更擅于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