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春闱惊雷

暮春时节,长安城从寒冬的肃穆中苏醒,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街边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桃花、杏花争奇斗艳,微风拂过,花瓣如雪般飘落,为这座古老的都城增添了几分浪漫与温柔。然而,对于众多心怀壮志的举子而言,这个春天承载的是梦想与希望,也是紧张与忐忑,因为决定他们命运的科举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科举当日,天还未亮,尚书省门前便已人头攒动。李墨早早来到这里,他身着一件洗得有些褪色但干净整洁的青布长袍,头发束得一丝不苟,面容清瘦却眼神坚定。他看着周围或紧张或兴奋的考生,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多年的苦读能在今日得到回报。身旁,一位年轻的考生不停地搓着手,额头上满是汗珠,嘴里还念念有词:“这可是关乎一生的大事,千万不能出岔子。”李墨见状,轻声安慰道:“兄台莫要紧张,放松心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便好。”那考生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就在这时,一阵喧闹声传来,只见崔景明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下缓缓走来。他今日身着一袭淡青色的织锦长袍,上面绣着雅致的竹纹,腰间系着一条玉带,越发显得风度翩翩。他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自信与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公子的风范。周围的考生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不少人还小声议论着:“不愧是清河崔氏的嫡子,这般风采,中举肯定不在话下。”崔景明似乎早已习惯了众人的目光,他径直走向李墨,微笑着打招呼:“李兄,今日终于迎来大考,祝你旗开得胜。”李墨拱手回礼:“借崔公子吉言,也祝崔公子高中。”尽管表面上平静,李墨心中却清楚,崔景明的家世背景为他在科举之路上铺就了许多便利,而自己只能依靠真才实学去拼搏。

考生们陆续进入考场,李墨在门口排队等待时,不经意间瞥见一个考官模样的人,正悄悄接过一个考生递来的紫檀拜匣。那考生眼神闪烁,满脸讨好,而考官则迅速将拜匣藏入衣袖,神色自若地继续维持秩序。李墨心中一惊,意识到这其中必有猫腻,他紧紧皱起眉头,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不敢声张,只能强压着心中的愤怒与疑惑,暗暗将这一幕记在心里,想着日后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考场上,气氛紧张而压抑。考生们端坐在桌前,奋笔疾书,整个考场只有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沙沙声。李墨全神贯注地答题,他文思泉涌,笔下如有神助,将自己对于治国安邦、民生社稷的见解一一书写在试卷上。然而,就在考试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一阵骚乱打破了平静。只见几个监考官神色匆匆地走向一排考生,大声呵斥道:“你们几个,竟敢作弊,跟我们走一趟!”那几个考生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有的惊慌失措地辩解,有的则呆坐在原地,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原来,监考官发现了“贴经泄题案”,十九名寒门举子被怀疑作弊,当场被逐。李墨看着那些被带走的考生,心中涌起一股愤怒与悲哀。他深知这些寒门士子为了这场考试付出了多少努力,如今却被无端冤枉,很可能是被背后的权势者当作了牺牲品。他忍不住站起身来,想要为这些考生鸣不平,但看到监考官冰冷的眼神和周围冷漠的目光,他又缓缓坐了下去。他明白,在这朝堂之上,权贵们一手遮天,自己此刻的冲动不仅救不了那些考生,还可能给自己招来大祸。

交卷时,李墨无意间瞥见崔景明的答卷,上面竟有自己在《均田策》中的论点,一字不差。他顿时感到一阵眩晕,心中的震惊与愤怒如汹涌的潮水般袭来。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向被自己视为有才华、有见识的崔景明,竟然会做出抄袭这样的事情。他紧紧盯着崔景明,眼中满是失望与质问。

考试结束,考生们陆续走出考场,李墨却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的脑海中一片混乱。直到崔景明从他身边走过,他才猛地回过神来,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

“崔景明,你站住!”李墨大声喊道,声音中带着愤怒与颤抖。

崔景明停下脚步,转身看着李墨,脸上依旧挂着微笑,但那笑容在李墨眼中却显得格外虚伪。

“李兄,何事如此慌张?”崔景明故作镇定地问道。

“你的答卷,为何与我的《均田策》论点相同?”李墨直直地盯着崔景明的眼睛,质问道。

崔景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李兄怕是误会了,这《均田策》乃是治国之策,大家见解相似也属正常。”

“相似?一字不差也叫相似?”李墨愤怒地打断他,“崔景明,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没想到你竟如此不堪,靠抄袭来获取功名!”

崔景明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看了看周围投来的异样目光,有些恼怒地说道:“李墨,你不要血口喷人,没有证据,休要污蔑我!”

“证据?你的答卷就是证据!”李墨说着,就要去抢崔景明手中的试卷。

这时,崔景明身旁的侍卫迅速上前,拦住李墨,其中一个侍卫亮出陌刀,寒光闪烁,威胁道:“小子,莫要放肆,再敢对我家公子无礼,休怪我们不客气!”

李墨看着眼前冰冷的刀刃,心中一阵寒意。他知道,在这权势面前,自己是如此渺小,如此无力。他愤怒地瞪着崔景明,咬牙说道:“崔景明,你以为这样就能掩盖你的罪行吗?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崔景明冷哼一声:“哼,那就看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了。”说完,他转身登上马车,在侍卫的簇拥下扬长而去。

李墨站在原地,望着崔景明离去的方向,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天公之泪,还是他心中的悲愤。这场科举,本是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如今却让他看到了朝堂的黑暗与不公,他心中的信念开始动摇,但同时,一股更加强烈的复仇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揭开这背后的真相,为那些被冤屈的寒门士子讨回公道,哪怕付出一切代价。